缓缓的梯田蜿蜒山间,翠绿的蔬菜点缀林间,白墙黑瓦的村舍依山静卧,一幅别致的“川北田园风光图”,让人心旷神怡。
10月13日,参加四川省年脱贫攻坚奖表彰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的多名市(州)代表,走进广元市剑阁县盐店镇五指山脱贫奔康创业园,对这里大规模种植的有机绿色蔬菜大加赞赏。谁能想到,年旅游收入接近万元的山区小村,几年前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贫困村变幸福村,这样的村落在广元日渐增多。
5年来,广元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万人民从整体连片贫困向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着力推进脱贫攻坚、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三大主战场”建设,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1.6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谱写奋进发展的新篇章。
1把握新需求农业供给走向高品质
来到五指山脱贫奔康创业园,除了漫山遍野的绿,田野中几十个白色大棚格外醒目。
走进大棚,看见里面各种盆栽蔬菜瓜果十分新鲜,有的挂在半空,有的依在栏杆,有的摆在地面,更多的种在地里,有的在发芽,有的正开花,有的已结果,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代表,纷纷掏出手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盐店镇五指村二组村民赵秀苹在里面用电子设备调节空气湿度,动作娴熟麻利。别看她现在干劲十足,几年前,提到回来种地,在外打工的赵秀苹可是一百个不愿意,“以前都是种玉米、小麦,辛辛苦苦一年,一亩地收入才多元,哪个愿意嘛。”
“为什么现在又回来了?”“因为现在种的蔬菜,亩产值可以达到多元,”赵秀苹介绍,现在种地的收入高了,好多村民都愿意回家务农种菜。
同样是种蔬菜,为啥前后差别那么大?原来,从年开始,广元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农民与企业、与市场新需求对接,按照科学的方法来种植有机蔬菜。“简单地说,就是实现订单式生态种植。”剑阁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县里引导农民和企业签约,先由企业提出订单和耕作要求,再请农民来耕作。蔬菜瓜果成熟后,由企业直接送到成都、深圳甚至香港、澳门等地的大超市,提升了蔬菜的附加值,实现了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种什么。
“以前1块5的菜,现在可以卖到6块钱。”赵秀苹说,她家流转了4亩土地,今年年收入预计可以突破2万元。
在广元市委、市政府看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刻把握市场需求,推动农业种植养殖由“以量取胜”向“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变。因此,在过去5年中,该市坚持优势产业主导,确立优质粮油、生态畜禽水产、高山绿色果蔬、特色山珍、富硒富锌茶叶、道地中药材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优先发展红心猕猴桃、核桃、剑门关土鸡等全产业链集群,大力发展茶叶、蔬菜、食用菌,突破发展肉牛羊、生态有机渔业,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广元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3个共万亩,数量居全省第一,面积居全省第二。
为了让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广元市坚持线上线下营销相结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配送、代理、邮购等新型流通业态,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如今,广元市曾家山的高山露地蔬菜直销港澳,苍溪红心猕猴桃、青川黑木耳等产品已销往了欧盟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瞄准新技术产业转型走出新路子
转型七八辆大卡车伏背排队,挖掘机巨爪挥动,一铲铲泥土在轰隆声中送进车背。10月14日,广元经开区伊普诺康IVD生物试剂项目现场正在紧张施工。看着眼前不断深下去的地基,广元经开区负责人一脸兴奋:这个投资5亿元的生物试剂项目一旦投产,可实现年产值7亿元,将给当地带来每年0万元税收。
这是广元引进高新技术,实施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完美注脚。广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煤炭、水泥、电解铝一度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那些年,我们宝轮人都以自己在厂矿工作为骄傲。”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居民李德全说。但是,随着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为大势所趋。广元人曾经引以为傲的工矿企业要怎么改?曾经的主打产业怎样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
广元市开出了产业升级转型的良方。
广元市提出“十三五”期间构建“一核四带六链”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以三江新区作为未来支撑广元“两化”互动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围绕沿交通干线开放合作发展带、沿江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发展带、大蜀道文化休闲旅游发展带、秦巴山区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带4条发展轴线,构建符合发展趋势、体现广元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着眼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发展,重点培育现代农业与食品医药、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新材料及其应用、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融合发展、商贸物流及其配套服务、生态文化旅游与休闲康养6条产业链,争取现代农业与食品医药产业形成千亿级集群。
同时,广元市还坚持市场倒逼、政策引导、化解产能与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与开拓市场相结合等原则,推动行业整合发展和改造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广元市6家煤矿企业全部停产停建,去除产能51万吨/年。水泥企业拟定错峰生产计划,全年共计划错峰生产天。此外,广元市委、市政府还大力引进和培育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据统计,广元现已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家、省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个,引进和培育科技型企业余家,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1家。
3发展新能源资源利用迈入新时代
“自从有了太阳能光伏板,我们就再也不用上山砍柴了。”指着自家菜园里面的光伏板,旺苍县尚武镇寨梁村的贫困户苟尚玖脸上笑开了花。
苟尚玖介绍,村里以前全靠国家电网的火电供电,冬天还好,一到夏季用电高峰期就经常闹“电荒”。往往到了每年六七月份的时候,村民就要上山砍柴做饭,不仅费力费时,而且破坏环境。
如何让老百姓用上清洁能源?如何让他们不再受缺电困扰?为此,广元市对接国家、省上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加快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促进能源化工产业上档升级,加快构建能源化工产业绿色多元的协调发展。
经多年勘探调查发现,广元市部分河谷地区一年光照时间可达到个小时,在夏天甚至可以达到每天14个小时。另外,山地风电资源丰富,初步探明风能理论蕴藏量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60万千瓦。水能理论蕴藏量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万千瓦。“这就相当于我们本身拥有了好几座金山银山,关键是如何把他们转化成实际的效益。”广元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为了更好地促进能源转化,该市不仅仅让老百姓用上了新能源,而且还让他们通过新能源增收,从而进一步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广元市委、市政府专门与能源开发企业合作,实施政府补助三分之二、农户自筹三分之一的措施,降低农民的建设成本。以0瓦的光伏电站为例,总共投入2.4万元,其中农户只需投入0元,就可以稳定获取20年的太阳能发电收益。同时,还鼓励用户将光伏电力以0.8元/千瓦时的价格卖给国家电网,让他们每户每年可获得-0元的电力分红。“今后,随着广元市新能源示范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以后我市的清洁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36%。”广元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广元市规划,到年,该市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将达到万吨标煤,天然气产量将达到55亿立方米,水电达到50亿千瓦时,光伏等新能源将达到10亿千瓦时,广元大步迈入“清洁能源”“绿色能源”时代。
4打造新旅游生态康养实现新崛起
“等一等,菜马上就上来。”10月8日,刚到中午12点,朝天区曾家山曾家养生苑的餐厅内人声鼎沸。“国庆中秋长假那几天更热闹,我们几乎天天都连轴转。”总经理吴建国介绍,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了,曾家山从以前没人愿意来的山区变成了大家向往的康养胜地。
广元市地处川陕甘结合部,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55.7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达到天左右;水质优良,嘉陵江、白龙江等大江大河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国家Ⅱ类标准;年均气温16.1摄氏度、年均湿度65%—75%、年均降水量.8毫米,气候宜人,适宜养生。
为了将这些“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广元市建设“一核、一极、两带、四区、五廊”(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核心区;
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增长极;
大蜀道和嘉陵江生态康养旅游经济带;
唐家河、米仓山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区,曾家山农旅融合示范区和苍溪红色经典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等四大旅游区;
蜀道三国文化体验廊道、民族风情文化体验廊道、先秦栈道文化体验廊道、红色文化体验廊道、嘉陵江山水休闲体验廊道等五条廊道)。
以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高品位旅游资源和旅游经历为导向,厚植生态底色,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广元行动,持续实施“蓝天行动”“碧水行动”“净土行动”,全面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科学有效利用山、水、林等绿色生态和自然景观资源,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康养、旅游等资源的比较优势,打好“山水牌”“气候牌”“文化牌”,不断推进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实现绿色崛起。
“拿我们当地群众的话来说,就是穷窝窝变成了金窝窝。”吴建国说,现在曾家山路通了,住宿环境好了,游客自然就多了。特别是他们种的菜,既能卖钱又能吸引游客来参观,“同样一分地种出的菜,比以前多了好几倍的收入”。
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名市,说到底就是打造一条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全产业链。为此,广元突出全域旅游,把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工业、康养等产业互动互融,既加快休闲观光型向生态康养度假型旅游转变,又助推了多元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广元正在完善中心城市生态康养旅游功能,计划建设一批生态康养旅游精品基地、名镇、民宿和精品线路。积极发展旅游商品,培育特色餐饮,打造有吸引力的常态化实景演艺节目,建设一批中高档旅游饭店、特色酒店。推进旅游资源、资金平台、运营管理、产品打造、品牌营销等全面统筹,积极扩大“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绿色广元·康养之都”的影响力。
广元提出,到年,建成核心品牌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国内知名、特色内涵国内知名、美誉程度国内知名的“四个国内知名”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生意会更红火,到时我准备选址再开一家新分店。”吴建国乐观地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
向铭(图片由广元市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苟诚
技术支撑:张小丹
值班编委:杨奉润刘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