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闪小说展(一)
风行天下闪小说,引领阅读新潮流。“闪小说”之名源自英文“flashfiction”。闪小说既是文学的、具有小说的特质,又是大众的,具有信息时代多渠道传播的特色。它具有小小说的基本特征,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字内的篇幅挑战小说写作极限,在写作上追求“微型、新颖、巧妙、精粹”。在写作上,主要是碎片化、片断化的呈现,但又能表现主题、事件的全貌。闪小说的基本要求是言简义丰,因此,文章构思、立意须高度锤炼化,是一种颇具挑战性的小说创作。闪小说概念的提出和创作,已有十年,从一出世开始,便以一种迅猛的形势,风行于中外微小说创作的阵地,不仅涌现出一大批闪小说专业作者,不少报刊还专门开设闪小说专栏,各种闪小说大赛和创作活动也如火如荼。但由于信息闭塞等原因,旺苍县的闪小说创作情况却十分不理想,了解闪小说的人很少,写闪小说的作者更少,这已明显滞后于当前的文学创作和阅读潮流,不利于整个文学创作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过,让人可喜的是,这一情况正在转变,旺苍现已涌现出了多位闪小说作者,对闪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投身于闪小说的创作,而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目前举行的“宝森杯”全国闪小说有奖征文中,我县四位作者共四篇作品成功入围复评,为我县闪小说的创作迈出可喜的一步。现将四篇闪小说佳作集中展示,以飨读者,也接受大家的批评。
可口的晚餐
文/向素华
晚上,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看见老妈熬了一锅酸菜小米粥,正合我胃口,心里甚是欢喜。
我拿出碗来盛了粥,突然发现另一口锅里还蒸了带皮土豆,心里更添了一份感动。因为我一直都喜欢吃带皮土豆。这种土豆,连着皮蒸,待蒸熟后趁热剥了皮吃,说有多香就有多香。不过,老妈蒸的土豆似乎有点多,满满的一大锅。我心里直嘀咕:“孩子住校,老公出差,只有我们两人吃饭,蒸这么多干嘛?浪费柴火不说,吃得完吗?”虽然心里有话,但我忍着没敢说出来,毕竟是婆家妈,做出我喜欢的饭菜已经很不错了,哪能多言多语惹她老人家不高兴呢?
为了不枉费老妈的一片苦心,我只得敞开肚皮使劲吃,一会儿工夫,就消灭了两碗稀饭和四个土豆。肚子已经饱了,可是一看剩在锅里的土豆,哪里抵挡得住它的诱惑?手便不由自主的伸了出去……
已经很饱了,土豆还没吃完。嘿,一边看电视,一边消灭土豆。电视剧看完,剩下的三个土豆也终于都成了进口货,可我的肚子也差不多撑坏了。
肚子胀得厉害,迷糊了一觉却不由得醒了。厨房里传来响动,轻轻走过去一看,原来老妈又在蒸土豆呢。
嗨,这老太婆!
我委婉地说:“妈,还蒸土豆啊?虽然我爱吃,也别蒸那么多,晚饭就差点剩了啊。”
老妈幽怨地看了我一眼,悠悠地说:“我蒸土豆是准备做土豆馍明早给你吃的,看你吃得高兴我又不好说,不然还认为我舍不得……”
土豆馍,我的最爱,做着挺复杂,我早就想做可一直没时间做。
我打住了想说的话,叫了一声:“妈!”
十块钱
文/何红梅
奶奶瞪着眼睛,从厨房到客厅,从桌下到柜底……地毯式搜索了好几遍,顾不得满头大汗地嚷:“我不相信,你还长翎膀儿飞了!”
琴凑过去:“实在找不到就算了。”
“幺儿唉,你不晓得,我凑了好久才凑到这十块钱,我要让它鸡生蛋,蛋生鸡……幺儿唉,街上开旅馆那个小伙子,你看都不看就回话了。看看你现在过的,这都是啥日子?”
琴背过身去,任由奶奶继续翻箱倒柜。
奶奶说的那个开旅馆的小伙子,其实挺好的,但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喜欢。琴喜欢的是平,一个教书的小伙子,跟琴一个学校,时常有很多共同话题,琴觉得很合得来。
但奶奶不喜欢平,也说不上平哪不好,反正就是不喜欢,常常跟琴说起那个开旅馆的小伙子,说得多了,琴就觉得烦。
每当这个时候,奶奶的钱就掉了。奶奶一掉钱就拼命地找,一边找一边说个不停:“幺儿唉,你要晓得,这钱来得不容易呢……要是哪一天我一口气上不来……唉,当初要是有钱,你爸妈也不会……”
爸妈病故后,奶奶不知道历经了多少辛苦,才把琴拉扯大。好在琴也乖巧懂事,大学毕业后进学校当了老师。
平来找琴,一进门看到屋里情形,二话不说赶紧也帮着找起来。不一会儿,从柜子底下摸出十元钱,朗声道:“奶奶,你看,这是不是你掉的钱?”
奶奶接过钱,喃喃道:“我明明找了很多遍……”
平和琴相视一笑。
奶奶却又向着平说:“这孩子,怎么每次你就那么容易找到呢?”
琴上前搀着奶奶的胳膊笑着说:“奶奶,你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还不有看走眼的时候?”
漂流瓶
文/冯菊
今天是情人节,灵儿早早地精心打扮好自己,只等老公下班回来就一起到外面浪漫一番。
正等着呢,老公打来电话说又要去出差,不能回家了。
灵儿的好心情急转直下。
百无聊赖,灵儿坐在了电脑前,打开QQ,只见空间的动态全是晒情人节的。灵儿正五味杂陈时,突然看到QQ漂流瓶在闪动。灵儿平时很少玩这类幼稚的游戏,这时却莫名地被触动。
扔一个?这么白痴的事情怎么能干呢,不扔。
反正无聊,扔一个吧。
灵儿打开了漂流瓶,附上信息:“一个人的情人节。”然后扔了出去。
很快,灵儿便收到了送回的瓶子,上面回信:“如果约会,就是两个人的情人节。”
灵儿本是极聪慧的女子,知道对方想着什么,不理,只是又想起了老公,有些难过。
老公是一位外企高管,帅气又有才华,对灵儿也很宠爱,灵儿在家过着少奶奶般的生活,惹得很多女人羡慕嫉妒恨。
对方见灵儿不理,又发来一个瓶子,上面写道:“如果让你把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放到冰里15分钟,你会选择哪个部位?如果答对了,可以帮你分析你另一半情人节不跟你在一起的原因。”
哪有这么简单弱智的问题,灵儿还是不理。
14分钟后,成都的网友回复“头发”。
17分钟后,鞍山的网友回复“头发”。
19分钟后,沈阳的网友回复“头发”。
灵儿正看着,突然电话响起,是老公打回来的。
老公说自己正在火车上,让灵儿早点睡。快挂电话时,灵儿听到电话里清晰地传来“啵”的一声。
灵儿突然心中释然,笑笑,在瓶子上回复“不选择”,发了出去,然后关电脑睡觉。
干粮
文/一湾浅蓝
父亲辍学后,跟着奶奶天天去生产队下地挣工分,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就在地头吃自带的干粮。
干粮是一小块包谷面蒸馍,是奶奶摸黑做的。
奶奶做干粮的时候,父亲就在一旁举着一根柴火当火把,奶奶就趁着这昏暗的光,接着忙到深夜。
每天无论有多晚,有多累,奶奶都得把第二天的干粮准备好。这是奶奶的指望,也是父亲的指望。
这也是一家人的希望。生产队记多少分,是看干的活有多少,要多干活,就得保持更多的力气。所以,准备好干粮,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父亲其实并没有想到这么多,他还是个孩子呢!一个孩子,饿了就想吃,不吃就难受。因此,父亲对于这份干粮的渴望,更多的不过是出于朴素的本能罢了。
对于一个半大小子,这份干粮实在太少,不够吃,父亲很不满足。但有时他也会很满足,知道奶奶能天天做一份这样的干粮,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他把这些不满足都压到了心里面,只在心里存着这样一个念想,期望有一天那个蒸馍能变得更大一些。
还终于等到了这样的一天。这天到中午歇息的时候,父亲跟着奶奶来到地头,解开那个包着干粮的布包时,果然看到了两个蒸馍明显大了许多。
父亲有些欣喜,奶奶却怔了一怔,迅速把那个小一点的蒸馍递到了他的手里,然后拿着那个大一点的走开了。
父亲怏怏地啃完手中的蒸馍,然后望了望,奶奶正在一个墙角拿着那个大蒸馍不住地往嘴里送。
他咽着口水悄悄地走了过去,靠近奶奶时却看得很分明:奶奶手里拿的哪是什么蒸馍,分明是一团沾满面疙瘩的旧毛巾!
(策划人:蒋玉良)
《旺苍文学》微刊管理团队
主编:向仕新
副主编:刘桂莲张翅蔡勇侯永富杨金鹏
组稿编辑:杨奎昌李青松胡兴菊蒋玉良向素华向骞
编审校对:向骞何红梅冯菊
组版编辑:程丽
友情合作:红城书画院阳春艺术团
投稿须知:
1.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体裁不限;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2.文末附作者简介(字以内),文稿用word或纯文本排版,与作者近照同一邮件,分别以附件形式发送至以下邮箱:
现代诗歌(散文诗):杨奎昌
qq.北京白癜风哪治的好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