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坪,人类的秘境
作者
梅一梵
有红叶,嫣似霞红胜火,从千山万壑中铺天盖地,凌空而下。像身着盔甲肩系红披风,从天而降的奇兵。名曰:万枫飘丹。
有峡谷,河岸山石如刀削斧劈,水流湍急如利剑出鞘,故名“剑峡”。
有河流,温温柔柔宛如丝带,清清粼粼莹如美玉,名曰“玉带河”。
有碧潭,水色碧透如琼玉,溪声脆亮如玉鸣,名曰“玉镯潭”。
也曾走过一江春水向西流,来到七星潭前美人搨;也曾登上中华龙山,穿过海底石城;也曾在天书崖下阅天书,石马山上观石林。然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行至空山无人时,择一“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红尘峡,坐于静心潭前,洗涤凡心。
这就是黎坪山地自然天成的美学符号。
一、一江春水向西流河
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大巴山腹地川陕交界处的米仓山北麓。南与四川南江旺苍县接壤,西北与宁强、勉县毗邻,距汉中市70公里,广元市90公里。区内山峦叠嶂、溪流潺潺、林海涛涛、奇峰峥嵘,是中国西部地区集山景、林景、石景、水景、气候景观、田园风光和高山草甸为一体的大型山水盆景。素有秘境黎坪、陕南第一山水、碧水天堂之美誉。尤其是中华龙山和万亩石林的地质奇观,在地球上同纬度、同海拔地区,堪称绝版。
由汉中市出发前往南郑县元坝镇,攀上蜿蜒曲折的山路,紧贴云雾缭绕的脉梁,沿着24道拐的模仿版上上下下。直到阅尽牛羊低头,烟村四五家,直到把向日葵花海抛在身后,就抵达了黎坪风景区。
西流河是黎坪风景区的一条主要河流,它发源于老黎坪上游的龙洞。
自古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么这条河为何叫西流河呢?话说在远古时期,这河中蛟龙频频作恶,玉皇大帝就派二郎神君斩杀这兴风作浪的恶龙。龙王因痛失爱子,便做法三天将河道改向。
黎坪山地属龙门——大巴山隆起褶断带地貌。山谷经西流河亿万年的切割,造就了落差较大的悬岭奇峰,幽谷深豁。在这个沿河分布的峡谷中,除了岩崖断岭以外,最具代表性的地质奇观当属“剑峡”。这长约百米的“剑峡”是河水深深嵌入河床后形成的自然景观,距今已有上亿年历史。因河道中的流水如一把寒光出鞘的宝剑在石缝中冲刺,故名“剑峡”。有人说这“剑峡”是大禹在汉中治水期间,因西流河途径于此时被小山阻挡,大禹拔出宝剑劈开巨石,河流得以顺畅,宝剑化为剑峡。
此刻,我靠近只需一步即可跨越的“剑峡”狭窄处探望,只见湍急之水在逼仄的夹缝中搏击奔流。人行岸上,如同行于刀刃,行于危伏四极的人间。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撤回,行走在岩欲叠、山欲翠、花欲燃的峡谷中,满目又被茵茵之苍绿填满。
天地之间,大美无边,大爱无形。
一路淌溪流,跳浅潭,上石径,下栈道,一直往幽深里去即为“鹿跳峡”。在与“鹿跳峡”相呼应的观景台上,导游姑娘向游客讲述着一个生动的故事。说是远古时期,此处雀鸟翔集,麋鹿成群。一天麋鹿们正在河边嬉闹,谁料一匹恶狼扑来,惊慌失措的鹿子纷纷逃窜时,一只小鹿不慎跌入西流河。母鹿即刻跳入水中用头顶出小鹿,自己却葬身激流。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种母爱的伟大,就将此地命名为“鹿跳峡”。而眼前这个形似鹿头、鹿角的山崖,就是守候母亲的小鹿化成。
西流河不但造就了奇潭、秀峰和怪石,也养育了一些美好的传说。沿着“鹿跳峡”一直向前去有一直径约三四米的“天镜石”。这块如镜面撑起的石头,也承载着一个与之相应的故事。相传每年春汛涨潮,夹岸杜鹃花红时,天上的七仙女都要下凡来在溪中洗浴,对镜梳妆打扮。有一年无意间路过此地的猪八戒,窥看了正在洗浴的七仙女。羞愤难当的仙女惊慌逃离时,将宝镜遗落。从此这宝镜一直对着天上凝望,久而久之,居然化为覆满青苔的石头。
走过天镜石站在“龟首石”前的深潭边,向芳草萋萋的河滩上游眺望。只见野花深处有瓦屋,屋后阡陌田园,门前山水掩映。而这条向西流淌的一江春水,正引领着逆流而上的我们,寻访它的上一个故事。
二、黎坪瀑布
水在天地间自然运行,动则为溪、为涧、为飞瀑。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可见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之风采。
黎坪的水渗于地下则成涓涓细流,温情款款含而不露。若是奔流不止则跑成溪,飞成瀑,静成潭。瀑布是黎坪山地的水文化坐标之一。沿西流河行走,不管是攀于山腰或行于谷底,一路不见其形,只闻其声的,必定是水的交响乐。
小壶口瀑布,因形似黄河壶口瀑布而得名。瀑布面由十余米的宽阔水域,骤然收缩成一米形成。一眼望去,只见瀑布从上游,途经四五个阶梯式的小跳跃奔流而下。这个落差两余米的瀑布温和宁静,不骄不糙。人与瀑布相对立时,可以体会到白水润岩层,雨雾澈心扉的深层涵意。
所以:
你尽管静立于此,任天地间无形的道法,把身体掏空,让心归零。
你尽管静立于此,任“叮咚”之水,让灵魂长出菩提,脚底发出新芽。
你尽管静立于此,任潭中游鱼单单对对,凭水中鸟影,捕捉机缘。
翡翠瀑布的瀑布面由梯级状、错落状、分散状,倾泻而下后又形成多个出口,多股流域,多层段落。瀑布如一群自由突厥的小兽,奋蹄疾驰,活泼欢快。因水质中富含极高的矿物质,一团团洁白的小浪花隐隐透出碧色,故称翡翠瀑布。
在黎坪山地,飞流的瀑布下多有碧潭。潭周围水草丰茂,苔藓青青。从山岩中渗出来的水经过苔尖、藤条、花蕊,一滴一滴碎在石阶上。脚踩上去湿滑无比,游人只能遁在原地,慢慢移步。
一直往幽深处去,游客越来越少,岭峰越来越秀,溪水越来越澄澈,瀑布越来越千姿百态。当我们上石径,过吊桥,忽闻水声轰鸣如战鼓,那就是枫林瀑布了。若你记得“五丈以上沿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的古诗,想必就是形容这枫林瀑布最贴切的描述。眼前这枫林瀑布以落差大,流速急,先声夺人。它由瀑布上游的山体断层面,垂直跌落成两级,第一级落差30米,第二级落差50米。退于远处欣赏,可见第一级瀑布没有经过任何的缓冲就急速跌落下来,被第二级台阶阻挡后,又以更劲疾的速度,扎入碧潭。
与其说枫林瀑布如丝带飞旋,白链展开。到不如说如高山雪崩、坝堤崩溃、激浪破空、蛟龙出海。只见它深入碧潭后,又从潭中缓缓溢出,把细细的温柔,顺着悬空的岩层凝成珠、垂成帘,顺流而下。让我们在“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的禅意中陶然忘机。
那么这一处瀑布为何叫枫林瀑布呢?
原来每年10月霜降后,黎坪山地的峡谷、脉梁及悬崖峭壁均被红色填满,呈现出色彩斑斓又层次分明的油画效应。别看这枫林瀑布在夏季雨量充沛时,像一个豪情壮志的男人,风风火火,荡气回肠。到了凉净的秋天,就开始弃锐利,储谦卑,怀仁爱,涓涓细细,清清潺潺。这时候你才察觉,原来这秋水的清瘦,正是为了成全一簇簇,一团团红叶的奔腾!看!悬崖上、碧潭边、石径上的红叶,就像用斗笠红纱遮住容颜的女子,让饱满的热情在山间妩媚着、怒放着、恣意着。仿佛在以领袖着的姿态,指挥着千山万壑中红叶的燃烧。
此时一声鸟鸣破打破了寂静。
悠然间,空山无人喊话,潭中游鱼甚远,小径拨开浓雾,其岸在水一方。
三、黎坪碧潭
潭者,水也,深渊也。潭往往藏于秀峰,隐于峡谷。
黎坪的水缠绵着山,山包容着水,而大山的宽厚与慈爱,让水在其身上展现出千娇百媚的姿态。因此黎坪的水可以荡气回肠、烈烈如虹。亦可以温柔娟丽、含情脉脉。所谓飞瀑越是激烈,落潭越沉静也。
河谷中的玉女峰是一座俊秀挺拔的翠峰。相传天上的七仙女下凡洗浴时,其中一位仙子被谷中景色所吸引,便偷偷上岸游玩,错过了归去的时辰后就化作了眼前的玉女峰。玉女峰下的溪流中多有青石,流水绕过众石之曲线忽而跌坠成碧潭。这个从天而降的碧潭传说是仙女洗浴时,放在石上的玉坠幻化而成,唤作“玉坠潭”。而这条飘逸的河流就是玉带河。玉带河中不仅有玉坠潭,还有激流冲击河床后,回旋成一枚玉镯状的“玉镯潭”。
立于潭边,只见潭水清透如碧玉,溪声脆亮如玉鸣。相传这“玉镯潭”实为仙女留下的玉镯。
站在玉带河边,听溪流撩拨仙女的环佩泠泠作响,观清风揽着水草的细腰缠缠痴痴。花开在崖上,鱼沉在潭底。玉女峰则头戴面纱,身披薄雾,娉婷在一帧水墨丹青中。任跋山涉水的人,用水一般的温情,端详其绝色的容颜。
沿河谷地带一路采青,踏绿,观水,由枫林瀑布处登天梯,入草甸,过小亭后,依次分布着七个大小深浅不一的七星潭。这七星潭是溪水在潭口上端,聚成一股小瀑布后,垂直向下冲击而成。瀑布以滴水穿石之力,把以石为底的河床,锤炼成小而圆,深如瓮,酷似冰臼的碧潭。潭边有俗称美人搨的青石板。导游告诉我们,这七星潭传说是七个仙女下凡洗浴的浴盆,董永就是此遇上七仙女后共结连理。
黎坪的潭,各有其名,各有典故。神牛潭必定是深厚沉稳,形如憨牛;弯月潭必定是清秀玲珑,形如弯月;黑龙潭一定是幽深隐秘,暗藏蛟龙。空灵潭当然是明澈清透,可净化心灵。
在诸多有名和无名的碧潭中,最宽阔的要数红尘峡谷口的“静心潭”。
眼前的红尘峡清幽宁静,空气清冽,一条石径路沿溪水伸向密林深处。据《华阳国志》载,东汉武帝刘彻时,南郑人樊志张壮游陇西,恰遇破羌将军段颎在陇西遭围困。樊志张夜观天象,为段将军出谋突围,获全胜。后来樊老先生却不愿高官厚禄,毅然回乡隐居于此谷,号称“红尘居士”。他在黎坪山中吟诗作画,广结善缘,采药济世,潜心悟道。归天后,乡邻感其恩德,便把此谷称为“红尘峡”。
眼前这水域开阔的静心潭中,有重重叠叠之岩层,圆圆溜溜之卵石,一寸两寸之游鱼,三簇五簇之水草。清风吹来时,蔓藤上的野花随风飘落,一层层涟漪与落香缠缠绵绵,依依不舍。日光照耀时,潭中水色潋滟,砂砾清晰,悠然间使人沉醉不去。当我漫步在这清幽的静心潭边时,走在前面的年轻夫妇带着他们的孩童已不见踪影,我急急追上去,生怕错过了前面滴溜溜、凉津津、脆生生的鸟叫。
黎坪之潭,潭深则幽不见底,抱朴守拙;潭浅则水域开阔,包容万象。比起潭水的轻柔,黎坪的山就显得豪迈多了。
四、中华龙山
在地理学上,山是地壳上升区域,经河流切割产生的隆起部分。地壳运动时,会导致一些生物及地质现象的灭绝,也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别和新的地质现象。黎坪中华龙山的浮出,不但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地质奇迹,也是可以和兵马俑媲美的21世纪,人类又一个伟大发现。当我们靠近中华龙山时,从四处堆积的岩层残片中,强烈感受到亿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给自然界带来的巨大灾难。
导游姑娘介绍说,四、五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浅海,强大的海浪和风暴将海滨泥沙堆砌成隆起的山丘,山丘表面被风暴镌刻成龙鳞状后,又经过地壳运动的挤压形成高山。后来千万年的风沙将尘土覆盖在龙山上,直到长出灌木藤草,直到年汶川地震时,震落了龙山上的浮土,中华龙山的真面目才得以石破天惊。
登上中华龙山,如同登上了世界屋脊。我们作为龙的传人,所到之处汲取的都是龙的精神。看!一列列酷似丹霞地貌的红褐色龙脊,或重叠、或逶迤、或俯卧、或腾空。我们穿梭在连绵起伏的凹凸中,可以附身看龙穴,移步登天梯。可以走进洞套洞、洞挨洞、大小深浅之洞,在洞洞相联的地下龙宫中感受豁然开朗、狭小幽深、时塞时畅、忽高忽低的自然之道。
由此可以想象出,远古时期的地壳在缓慢挪移期间,反复遭遇着山崩地裂的垮塌和暴雨洪流的摧毁。当山丘渐渐隆起,海水被排空后,无数的海洋生物搁浅在地表、搁浅在龙山上,形成了我们今天看见的化石标本。而中华龙山景点服务区里用海底岩层垒砌的石墙、石屋、石城堡,以铭刻的方式,向游客阐释了大自然不可抗拒的毁灭性和创造力。
中华龙山由大片赤裸的红褐色岩层和砂砾构成。远看时山势如一条条巨龙,气焰嚣张,蓄势待发。近观时,在山体的龙爪、龙脊、龙头等肢体表面,又清晰而均匀地分布着红褐色的、如铜钱大小的龙鳞。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巨龙身上,亿万年前的“中华震旦角石”和鱼化石及海洋古生物化石,栩栩如生,清晰可辨。
深山之中,气候多变。当我们正在两座龙山之间的夹缝中攀爬天梯时,忽然一股阴风穿过一线之天,缠绕在擎天龙柱上,上下飞旋,狂颠撒野。使得龙山上灵龟探首、猛兽惊魂,大象遁足、佛手合十。当然也有貌似兔子、牲畜、雄鹰的山石,在原地低头、举足、欲飞。
特别一提的是,中华龙山不远处,还有隐蔽在谷底深处的海底石城。当我走过红褐色岩层构成的金鱼洞、天象门、智慧石、阳石、菩提崖、帅印石、龙洞后,猛然心有余悸的回头一看。这一眼我看见了菩提崖上,一双摊开的石掌,正把一枚小小的鱼化石捧在其中。
仿佛它在等一场暴雨的洗礼,让生命轮回。
仿佛它在等一次天崩地裂的地壳运动,让桑田变为沧海。
五、天书崖前曰天书
自然的演化不但造就了高山与海河,在二者的过渡地带,也成就了奇峰和岩崖。
黎坪山地的岩层多以横向贯穿为特征,崖体由一层层薄厚不等、颜色相异的岩层构成。这些裸露的岩层大多分布在几百米处的山腰上,“天书崖“就是黎坪千层崖中最有代表性的美学符号。
“天书崖“高米,刻字高度米。“天书崖”三个字每字为5×5米大小,间距约4米,是当今国内最高的摩崖石刻。崖上的页岩和板岩,由纹路清晰的青白两色从中间往两侧分布,像一本翻开的古书,故名“天书崖”。这天书崖上究竟记录的是中华龙山的故事,还是海底石城的秘密?至今还无人知晓。
今天我从山外来,带着亿万年前的嘱托,在这危崖对峙,势如剑开的千层崖下,仰视着海水下沉后留下的伤痕与决绝。这样的深刻,需要我凭借着一丝息息相通的心灵感应,去靠近,去感动,去与另一个我汇合。想必亿万年前的潮汐是猛烈的,海水是温柔的,年轮是沉着的。以至于每一层岩崖的切割,都需要一个世纪来完成。并且只有在温柔而坚定的切割中,才能让强韧的力量,深深嵌入。
才能让这一列列呼号的石崖,一如反顾。
才能让这一排排红褐色的屏障,众志成城。
才让这一匹匹呼啸的战马率领它的将士,布阵、隐蔽、围剿,披盔甲、执兵器、伏杀机。
若不是如此,我今天也不会站在这里,向横贯在万壑之上的洪荒,发出邀请。也不会把“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重”,变成“仞”字。然后把目光钉在“仞”上,让仰望把悬崖举高,让俯首把大地放下。
因为只有放下,我才可以平静地遁在原地,禁锢成诸多岩崖中的一列红岩。
因为,我怕我再仰俯一次,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六、万亩石林
山为地之骨,水为地之脉。在自然界中人类总是以先驱者的身份,用强烈的好奇心去解剖大自然中已知和未知的秘密。而自然之美总是以静默的方式,把无法复制的绝美画卷,安放在一个隐秘之处,等我们去发现。
走进黎坪的人都知道,在比营盘山更高的石马山顶部,海拔.2米的地方,坐落着一片罕见的石林群。
据专家考证,这片石林大约形成于2亿年前,是米仓山域内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可与云南、张家界的石林媲美。万亩石林星辰罗布,奇峰苍秀,在滚滚迷雾的笼罩下,神秘莫测,幻化万象。目前只有熟悉地形的当地割漆、采药、狩猎人偶有出入,故此我们只能远观。
其实这大面积的石林是特别适合远观的,只有远观时才可以透过蒸腾的云雾,窥看出它的气势和量度。远远看去,上万亩的奇山怪石以浩浩荡荡的姿势,在天地间形成一具具直插云霄的摩天石笋、擎天石柱、参天石塔-----。而细细琢磨时,这些奇异的山石又仿佛是可以幻化的。风吹雾散后,有的如脱缰的烈马,奋蹄驰千里,嘶吼定江山;有的如猎取的神鹰,大鹏展翅,欲欲俯冲;也有的如弓腰驼背之罗汉,婀娜妩媚之仙子。当然也不乏低眉颌首的观音、手提灯盏的童子、刺向云端的剑刃、层层叠起的天书。
沿山路盘旋站在环旦梁上,可见十六个平缓的小盆地,像一组八卦阵遵循自然,各就其位。盆地里酷似荷叶的植被,在清风的吹拂下叶卷叶舒,涟漪层层,仿佛向人们讲述着万亩石林的来历。传说北宋时,奸相蔡京的侄孙被贬到平阳做郡守(古时黎坪称平阳)。对朝庭极为不满的蔡候,暗中拜一道士为师,打算学习奇门遁甲之术后预谋造反。术成之日,他令部属用七七四十九天,赶制出数百万纸人纸马。这纸作的兵马,只要浇上桐油施上法术,就会以假变真任你调兵遣将。可惜这蔡候不逢天时,眼看数以万计的纸兵马被一场暴雨浇毁后,化做万亩石林,就急火攻心,吐血而亡。
此时,风吹草低,群山肃穆,远处的寺庙中隐隐约约传来了钟声。这个传奇的神话故事,忽然背过身去,留给我一个踉跄的背影。
这是黎坪的姿态,我们无法紧紧相随。
作者简介
梅一梵,原名谢丽荣。陕西汉中人。作品见《星星》《时代文学》《名家名作》《安徽文学》《中国西部》《海外文摘》《读者?乡土人文版》《陕西文学》《绿风》《岁月》《辽河》《西部文学》《鹿鸣》《躬耕》《华语诗刊》《四川诗歌》《中国文学》等报刊杂志。在省内外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部分文章被精选收录。
主编:恩泽zez
副主编:刘辉海城武眉凌王博生
美编:赵会会
为确保有效联系,所有作者必须先加主编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