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里敏·尼柯娃·瓦里
旺苍的俄罗斯奶奶
10月4日凌晨,于年跟随红军丈夫赵清彦回旺苍生活了60年的俄罗斯奶奶列里敏·尼柯娃·瓦里,因病医治无效,医院逝世,享年96岁。
据家人介绍,她一个月前还居住在离退休转业军人干部休养所。在谈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变化时,她还激动地用俄语说:“中国,哈那索(俄语:好);旺苍,哈那索!”。(已经96岁的俄罗斯籍奶奶列里敏·尼柯娃·瓦里激动地说,只能用这种语言表达对中国的热爱之情。)
瓦里奶奶(左二)和儿女在一起看五星红旗。(代蕊摄)
在国庆节当天,在病床上的瓦里还饶有兴致地观看了阅兵式盛况,并连连叫好。后来,她的病情逐渐加重,于10月4日凌晨零点30分逝世。(广元晚报全媒体记者管寒冰)
▲瓦里生前视频资料钟洪湖/摄
瓦里奶奶列里敏·尼柯娃·瓦里是已故旺苍籍老红军赵清彦的遗孀。
(赵清彦(-))年,时年18岁的旺苍县枣林乡桥河村青年赵清彦参加了红军,后随部队北上抗日。年春,在侵华日军的“扫荡”中被俘,趁日军不备逃出敌营后,不料误入苏联国土。因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被苏联边防军扣押,一直未能顺利回国。年,赵清彦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打工,与瓦里相识,并于年结婚。
年,赵清彦携家眷回国后,到旺苍生活。两人先后生育了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年,赵清彦离世。
▲给子女讲述年轻时候的故事
赵清彦是四川旺苍县枣林乡桥河村人,年,18岁的赵清彦在家乡参加了红军,离开旺苍北上抗日。年春在侵华日军的“扫荡”中被俘,趁日军不备踏上了苏联国土。不料被苏联边防军拘留,因无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坐了3年牢。
“他出狱后就来到了克斯诺亚尔斯克城打工,我们就认识了,后来就结婚了。”瓦里奶奶指着相片中年轻模样的赵清彦说,结婚后他们生活的很幸福,两个女儿也相继出生。
本以为一家人就这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没料到一封从中国来的书信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爸爸当时看完信后就哭了,他当时就做了决定说要带我们回中国,妈妈当时就哭了。”已经69岁的大女儿柳达回忆说。
随着通信次数的增多,丈夫的心事也越来越重,最终在年,瓦里洒泪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带着两个女儿,随丈夫踏上了莫斯科至北京的国际长途列车。在北京,苏联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四川的条件很艰苦,劝他们就在北京定居。赵清彦决意要回四川老家,瓦里没有犹豫,便一同登上南下的火车,到了四川。
从广元乘敞棚货车到了旺苍嘉川,瓦里才觉得自己走进了大山的怀抱。在嘉川他们搭乘嘉陵江上游的燕尾船,顺东河而下,到了张华。家乡的亲人已在那里等候。“他们当时用‘滑杆’抬我,我没见过,很不好意思,就被摔在了地上。”瓦里奶奶说,丈夫便一直扶着她,一瘸一拐地翻过山去。
到了枣林乡桥河村赵家梁,这便是丈夫魂牵梦萦的家。抬眼望去,山大坡陡,衰草在凛烈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破旧的农家小院里,衣襟褴褛的山民一个个闪动着漠然的眼神。
“我们在山上住了一个月,就到了城里,那时候只有老城,还没得新城。”一个月后,旺苍县委、县政府把他们接到县城,在老城王庙街安排了房子,赵清彦暂时安排在合作商店工作,一月可领30元薪水。
据瓦里奶奶回忆,当时的旺苍城还只有老城,她带着女儿们一出门一大群人就围观着,当时的生活也很有限。但县里一月供应她3袋奶粉,一袋面粉,全家一月供应10斤鲜肉。
她逐渐熟悉了环境,生了两个儿子,学了一些简单的汉语,模仿川北山区的民俗风情,热心地操持家务,瓦里学会了做米饭、包饺子、炒麻辣川菜、泡酸菜,她养猪、养鸡、种菜,有时一年养10只鸡、杀两头肥猪,蔬菜也能自给自足。除了肤色、语言不同,瓦里成了一个地道的“川北大嫂”。
年,耄耋之年的赵清彦病情渐重,70高龄的瓦里奶奶终日守候在他床前,端汤递药,端屎倒尿。根据赵老的遗愿,死后要回枣林乡桥河村与父母安葬在一起,瓦里奶奶不顾年迈身弱,亲自上山去察看坟地。
“不知不觉,这都过了好几十年了,现在旺苍已经有了新城,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娃娃们也都长大了,都好的很呢。”瓦里奶奶说,她没事就喜欢去红军城的龙潭街上逛一逛。随着时间的变迁,那些川陕苏区重要党政军机关遗址所在地,在恢复往日格局之外,还大多布置成了陈列馆。
在文昌街的川陕省苏维埃工农剧团旧址所在的四合院,院子里布置的陈列馆里,瓦里奶奶认真地看着陈放在此处的当年红军使用过的各种枪支、服装等珍贵文物,她指着一顶红军帽说,“这是红军帽,我记得!他当年就戴过。”
“听他们说,未来红军城还将继续进行业态打造,完善一批特别院落,引进广元的特别小吃,比我们刚来的时候好太多了!”大女儿告诉记者,红军城的旅游业态将更为成熟,将纳入四川红色旅游线路中的一环。
几十年沐风栉雨,历尽坎坷,她用悠悠岁月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也用大半个世纪见证了旺苍从一座古朴落后的小城变成了如今的绿谷红城。(代蕊)
▲和家人游览中国红军城
在旺苍生活期间,瓦里逐渐熟悉了当地的环境,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汉语,并学会了做米饭、包饺子、炒麻辣川菜、泡酸菜,以及养猪、养鸡、种菜等生活和生产技能。她每年都养十几只鸡,宰杀两头肥猪,所种的蔬菜也能自给自足。
60年来,瓦里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生活,除了肤色、语言与别人不同外,俨然是一位地道的川北大嫂。她曾不止一次地告诉儿女,自己从没有后悔嫁到中国来,感觉生活很幸福。
故土叶尼塞河畔的涛声依旧会在瓦里梦里回响,而第二家乡旺苍的山山水水则已经烙在瓦里的皱纹里,写在瓦里的笑容,烙在瓦里的生命里。
向瓦里奶奶致敬
这个把一生和根、满腔热血和爱
都留在旺苍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老人
综合:广元晚报微博、人民网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旺苍在线APP(城市通)!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