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概况

在京津地区,两座直辖市的师范院校都不容小觑,首都师大因为强劲的学科实力和地域优势成为炙手可热的考研院校,天津师大也是如此。天师背靠南开,与南开大学以及海外都有频繁的学术交流,也是一所历史学专业实力强劲的省属师范院校,报考性价比极高,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天师的历史学考研概况。

一、学校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TianjinNormalUniversity),简称“天师大”,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直辖市天津。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天津市属重点大学。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天津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始建于年,原名天津师范学院。学校传承的师范教育历史可追溯到年成立的北洋师范学堂、年成立的天津工商大学和年成立的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年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年4月,原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天津师范大学。

二、学院简介

历史文化学院前身为历史学系,始建于年天津师范大学成立伊始。年三校合并,历史系规模逐步扩大,年组建历史文化学院。年,学院被学校确定为首批研究型学院。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74人,专职教师64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占5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78%。学院师资队伍整齐,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是国内同类院校中颇具规模和影响的教学、科研单位。学院一直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院训,建成培养人才高质量,科研成果高水平,办学条件高标准的一流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拥有世界史和中国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拥有考古与博物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史设有5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世界史设有4个博士点,4个硕士点;博物馆学设有3个硕士点。在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约人。世界史学科是学院发展的龙头,“十五”期间为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十一五”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年为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并获批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天津市品牌专业。“欧洲文明研究院”为学校实体科研机构,办有专业学术刊物《经济-社会史评论》,开设“经济-社会史评论”学术网站。学院是“中国世界古代及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办有“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网站”。学院还设有“现代社会历史理论与实际研究所”、“历史地理与区域变迁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学院在欧洲经济-社会史、世界中世纪史、欧洲文明史、英国史等多个学科研究领域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欧洲经济-社会史学科为全国首创。学院目前设有历史学、世界史、旅游管理和博物馆学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近千人。学院结合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以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以科研促教学”的发展思路,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在体现课程设置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优化课程结构,充分体现学科建设成果、科研成果向专业和教学的转化的指导思想,注重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专业人才,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就业率始终在全校名列前茅。学院始终重视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近年来,先后举办了“世界历史博导论坛”“全国世界史学科建设座谈会”、“欧洲文明进程学术研讨会”及“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为扩大学术视野,学院经常邀请中外史学名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平均每年20人次。学院建立了学者定期出国访学制度,不断有本院学者在国内外讲学或访问。年以来已派出12人次。学院与英、美、德等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考情分析

年招生专业及方向天师的中国史和世界史招生方向齐全,师资雄厚,加上初试为统考,过国家线就有进入复试的机会,近几年也是考研机遇期,小伙伴们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哦。参考书目:1《中国古代史》(上册)福建人民朱绍侯2《中国古代史》(下册)福建人民朱绍侯3《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李侃4《中国现代史》(上册)高等教育王桧林5《中国现代史》(下册)高等教育王桧林6《世界史古代史》(上卷)高等教育吴于廑7《世界史古代史》(下卷)高等教育吴于廑8《世界史近代史》(上卷)高等教育吴于廑9《世界史近代史》(下卷)高等教育吴于廑10《世界史现代史》(上卷)高等教育吴于廑11《世界史现代史》(下卷)高等教育吴于廑

四、师资介绍

1.侯健新教授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七届学科评议组(世界史)召集人,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荣誉会长,中世纪史学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研究方向:英国及欧洲经济社会史、欧洲文明、中外现代化历史比较,著有《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现代化第一基石》等。兼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南开大学讲座教授,《经济社会史评论》杂志主编,《世界历史》杂志等编委研究方向:欧洲文明史、西欧经济社会史2.刘景华教授刘景华,男,年11月30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湖南邵东人,二级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担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英国史研究副会长。研究方向:英国史、欧洲中世纪史、世界文明史3.肖立军教授肖立军,男,年生,辽宁锦州人。年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本科毕业,年南开大学历史所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后于年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天津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理事,民盟天津师大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民盟天津市市委委员。侧重于明代军事制度、官僚制度的研究,目前累计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历史学年鉴》等一次或多次转摘。至今单独、主编及合作完成著作8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及天津“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各1项,独自或主持完成天津市教委社科项目共2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年获天津市第十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研究方向:明清史4.杜勇教授杜勇,男,年生,四川旺苍人。先后就读于四川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年师从赵光贤先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师范大学科研处、社科处处长,现为天津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主要从事先秦历史文化和出土文献研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获天津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出版《尚书周初八诰研究》《金文断代方法探微》《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国家结构》《金文史话》《清华简与古史探赜》,主编《叩问三代文明》《滨海新区志略》《历代上皇帝书》等著作,并在《光明日报》《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大陆杂志》(台湾)等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有广泛的学术影响。研究方向:先秦历史文化、出土文献、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cangzx.com/wcxxw/1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