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谷红城幸福旺苍,旺苍是我们共同的家乡,但是老乡们,你们知道旺苍一千多年来的大事件吗?
旺苍简介
旺苍县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邻巴中市南江县,西接朝天区、利州区和昭化区,南与苍溪县毗邻,北和陕西省的南郑县、宁强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平方千米,辖18个镇、17个乡、3个街道办公室。年总人口45.82万人,居住着汉、羌、彝、藏、回、苗、侗等民族。
境内地势地势北高南低,腹部低平。地貌由北部群峰雄踞,南部崇山突兀,腹部丘坝相间,溪河交错。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6.5℃,年降水量.9毫米。广旺铁路、国道公路横贯东西。红四方面军木门会议会址、红军门牌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鼓城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旺苍千年大事记
刘宋武帝永初元年至三年(,庚申、辛酉、壬戌)
于今嘉川乡嘉川坝置宋熙郡、兴乐县,于今国华乡国华场置嘉昌县,为旺苍置郡县之始。
刘宋文帝元嘉八年(,辛未)
于今洪江镇冯家坝置平周县,隶北巴西郡。梁天监八年(),平周县废。
梁普通六年(,乙巳)
置木门郡(治今木门镇),并于郡治置伏疆县,在今普济境置池川县,均属木门郡。
西魏废帝二年(,癸酉)
嘉昌县废。
魏都督司马裔统本部驻宋熙郡。
西魏恭帝元年(,甲戌)
改兴乐县为嘉川县。
西魏恭帝二年(,乙亥)
分西晋寿郡置东洛郡,分晋寿县置义城县,隶东洛郡.郡县同治今洪江镇冯家坝。
隋文帝开皇三年(,癸卯)
废宋熙郡、木门郡及池川县。嘉川县、义城县隶利州,伏疆县隶巴州。
隋文帝开皇七年(,丁未)
改伏疆县名清化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丁卯)
嘉川县、义城县隶义城郡,清化县隶清化郡。
隋恭帝义宁二年(,戊寅)
改义城县名义清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
于清化县治地木门置静州,分清化县为狄平(治今普济大营坝)、大牟(治今南江县正直坝)、清化(治地无变)三县,归静州管辖。
唐武德二年(,己卯)
改狄平为地平,静州移治地平,州县同治。
唐武德四年(,辛已)
修筑义清县城城墙,仅筑三面,南面凭险不筑。
唐武德七年(,甲申)
设南平州,以义清县屑之,州县同治今洪江镇冯家坝。
唐贞观二年(,戊子)
南平州废,义清县改属利州。
唐贞观六年(,壬辰)
唐派右武卫将军李子和统军镇压僚人,平静州。是年嘉川县划归静州。
唐贞观十七年(,癸卯)
废静州,以地平县属集州,清化县属巴州,嘉川县隶利州。
唐天宝元年(,壬午)
改利州为益昌郡,改义清县为胤山县。以嘉川、胤山县属益昌郡。
唐天宝六年(,丁亥)
六月,地平县员外尉王伟,在今远景佛子岩镌造佛像。
唐永泰元年(,乙巳)
改地平县作通平县,割州之嘉川同属集州。
后唐同光三年(,乙酉)
唐遣郭崇韬等伐蜀,取利州,蜀将王宗弼从胤山撤走。
宋太祖乾德三年(,乙丑)
改胤山县为平蜀县。
宋太祖乾德五年(,丁卯)
省盘道县入清化县。
宋太平兴国二年(,丁丑)
宋江水涨,洪水汛嘉川县。
宋咸平五年(,壬寅)
嘉川从集州改属利州益川郡。
宋熙宁三年(,庚戌)
平蜀县并入嘉川县。
宋熙宁五年(,壬子)
省清化县入化成县,设清化镇。
宋元丰三年(,庚申)
诗人黄山谷游今旺苍灵溪寺,题诗纪行。
南宋绍熙二年(,辛亥)
宋江(东河)大水,冲毁田堤庐舍。
南宋宝祜二年即元宪宗四年(,甲寅)
元将汪德臣袭宋嘉川县.掠粮余石。
元至元十四年(,丁丑)
省嘉川县入绵谷县。
明洪武四年(,辛亥)
设广元府,复置嘉川县,属广元府。
明洪武二十二年(,己巳)
嘉川县并入广元县。
明宣德二年(,丁未)
武德将军杨锦)次子杨杰屯通坪(今普济)。
明景泰三年(,壬申)
铁柱将军李本通、兵部侍郎陈纪和出镇百丈关。李青由葭萌关调镇独脚关(今鹿渡)。
明正德六年(,辛未)
蓝廷瑞、鄢本恕率起义军至百丈关,明利州卫指挥使杨仁率众与战一兵败身亡。
明正德七年(,壬申)
义军首领廖麻子率众在百丈关击败广元知县何溥。
明嘉靖二十年(,辛丑)
四川按察司佥事杨瞻出巡,游南龛寺(今西河境),宿琉璃寺(今金溪境),均留题咏。
明万历八年(,庚辰)
广元县令刘崇文视察东路,游蒙养洞(今百丈境)、仙人龛(今黄洋境)、天符观(今五峰境)、琉璃寺等胜迹,均有题咏。
明万历十七年(,己丑)
乡民集资铸造大钟一口,置汉王山巅老寺。
明万历二十年(,壬辰)
乡民捐资铸造铁佛八尊,高者八尺,低者五尺,置当地寺内(今干河境),名铁佛寺。
明崇祯七年(,甲戌)
二月,农民起义军高迎祥、李自成一部攻百丈关,守备郭震辰、指挥田寡率部与战,兵败被杀。
明崇祯十年(,丁丑)
补修百丈关古城垣,城周四里。
明崇祯十三年(,庚辰)
张献忠率义军由楚入川,军至梁山(今大河),团首涂原组织乡团拦阻,张率部下巴州,攻阆中,陷剑州,攻广元不克,欲走闯道入汉中,赵光远、贺人龙守阳平、百丈二关,义军逾昭化,复走巴西入楚。
清顺治三年(,丙戌)
张献忠谋由灵溪寺出梨树口(今国华).以断贺人龙左路,军至东沟(今燕子)受阻。
清顺治六年(,己丑)
五月,义军武大定率军至李子园(今燕子)活动,被清巡抚李国英击败。
清康熙十二年(.癸丑)
吴三桂反清后,清四川提督郑蛟麟、总兵吴之茂皆从反,派兵进驻百丈关。后清廷派副将科尔宽赴广元,进击百丈关,郑军退走。十一月,郑派部将彭时事再攻占百丈关。
清康熙十八年(,己未)
久雨洪灾,柳溪沟袁家山大滑坡,堵塞柳溪沟,形成舟状平坝,后称汶水坝。
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
设百丈关汛,置把总一员,守兵50名。
清雍正八年(,庚戌)
广元县在百丈关设巡检司。
清乾隆二年(,丁巳)
发生阴火(瓦斯爆炸),死10
余人,伤30余人。何将该并封闭,立碑禁采。
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
广元县令张赓谟主修《广元县志》成书。
清乾隆五十七年(,壬子)
杨冕同兄杨噚捐资,倡修通坪(今普济)清江堰.后乡人享其利,立碑记功。
清乾隆六十年(,乙卯)
旺苍坝铸铁字库五层,高丈余,重约斤,置息瘟宫(瘟祖庙)。今无存。
清嘉庆二年(,丁巳)
十一月,白莲教义军王三槐一部至木门,欲攻广元,贡生杨()
同弟杨冕,候补州同杨继晓,监生何献瑞等,组织乡团抵抗。十二月初一,杨继晓等率高城乡团与白莲教义军战于横石梁,义军主力至,杨败退九曲坡、三江坝。初四,义军首领齐王氏(王聪儿)、姚之富、高均德等由南江经大黑滩至高城堡,打死团首何献瑞.乡团败退,在丸曲坡擒斩杨继晓,击毙杨()等乡团余入。
是年,广元县在百丈关设济仓一所,于黄洋、木门置济田三处。
清嘉庆四年(,己未)
九月,清参赞额勒登保率总兵杨遏春,围白莲教义军冉正隆部等于东云雾山(今国华、盐河交界处),义军全部壮烈牺牲。
清嘉庆六年(,辛酉)
白莲教义军张汉朝、苟文明等,率部入旺苍撑腰(今尚武)、黄洋二堡。
清嘉庆七年(.壬戌)
正月,白莲教义军黄号首领辛聪部在登碑垭(今大德)一带与清军参将朱槐、都司余步云遭遇,辛战败被俘。
四月,白莲教义军进攻水磨堡,于金子山击毙清军吏目汪良顺及军功刘鹏、尹尔泰。
是年,清廷于百丈关设黄洋堡营,马战守兵名,分驻西关、五郎、宽滩三汛。
清嘉庆二十一年(,丙子)
百丈关巡检司李楷捐俸建仓,以储赈谷。
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
撤黄洋堡营,置黄洋讯,设千总一员,兵50名。
清道光二年(,壬午)
集市由复兴壕(油房沟)移旺苍坝’后渐成集镇。
清咸丰七年(,丁巳)
旺苍大水。
清同治二年(,癸亥)
十二月,太平军陈得才一部进入郭家坝、梁山一带。次年一月,攻广元梨树坪,击败清军于旺苍坝。
清同治三年(,甲子)
农民起义军郭天鹏(传名“郭刀刀”)率众攻百丈关,清巡检彭先槎率兵阻御于鹿门口,郭战亡,义军东去。
淸同治四年(,乙丑)
嘉川南龛寺设立学堂,在寺侧兴隆山石崖镌刻“天开文运”四字,字大五尺,至今犹存。
清光绪三年(,丁丑)
广旺地区连续两年大饥,死者无数,知县令百丈关巡检司赴神宣驿,神宣驿丞到百
丈关,交换察勘募捐,赈济灾民。
清光绪四年(,戊寅)
嘉川、木门民众积极声援南江饥民首领张伟堂,开展反饥饿斗争,开仓济贫。
清光绪五年(,己卯)
巡检杨仕良开黄洋仓放赈,发现仓尽秕谷,杨上禀揭发萁弊,仓移百丈关。
清光绪十一年(,乙酉)
广元县知县张瑔倡募积谷,百丈巡检毛隆清倡建储仓十间。
清光绪十二年(,丙戌)
广元县知县张瑔出巡,遭经通坪堡洞子河(今远景五星村).见村民郭天云植桑数千,称赞不已,即将洞子河改名“桑林子”.复“盛世良农”匾额,以示嘉奖。
清光绪十五年(,己丑)
旺苍大水。
清光绪十八年(,壬辰)
周蛮刀率众经普子岭、祝家口去巴州,南江把总陈仲溶奉令堵御于木门,周假道,陈不允,遂将陈杀死。
同年,霪雨成灾,灾后瘟疫流行。
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广元奉省令办团练,白水、黄洋、撑腰、通坪、木门、高城、中岭、粱山、大沿均设乡团。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六月十六、十七日,宋江大水,冲剧田舍。
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
旺苍大水。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岁饥,广元县知县李龙章放赈。
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旺苍大水。
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知县黄葆璋令清江书院改为广元县立清江高等小学堂,以旺苍坝市场斗息、炭捐、油捐、房租、学田等作经费。
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旺苍坝设邮政代办所。
清宣统二年(,庚戌)
黄洋史震恭当选为省谘议局议员。旺苍地区成立黄洋镇会及干河、白水、大沿、高城乡会,筹备地方自治事宜。
十二月初八,广元、南江两县派员·会同当地士绅,勘明界畔,绘图为记,划清木门寺与青龙场地界,两县一致确认,木门等处属广元(今旺苍)辖地。
中华民国元年(,壬子)
秋,大水,旺苍坝三街可行船。东河沿岸.田庐冲毁十之六七,人畜多淹死。
废清百丈关巡检司,建广元县百丈关分县,首任分县知事郭骥骨。
明令革除妇女缠足、男子留发辫陋习。
旺苍地区昝纯修、史启昌、杨丕新当选为广元县议事会议员。
民国2年(,癸丑)
旺地大旱,秋禾无收,瘟疫大作,人畜多死亡。
民国3年(,甲寅)
西关堡(今干河)保正李忠德等于西鼓城山桃花店组织红灯教,集众起义,活动于广元、旺苍、南江、南郑、宁强等边远山区.后长达6年。李死后其妻熊大嫂继续坚持斗争3年。
民国4年(,乙卯)
广元县设十四团区,其中旺苍地区设9个团区。
民国5年(,丙辰)
广元县设烟酒征收分栈,隶阆中第七监察所。
民国6年(,丁巳)
广元县(旺苍)开征鸦片烟税,致鸦片种、运、售、吸合法化。
民国7年(,戊午)
4月,靖国军郑启和盘踞川北.在广元(旺苍)、巴中等地强令农民种鸦片,征收苗子捐,不种者征“懒捐”。,
民国8年(,己未)
7月,旺苍迭遭大雨·河水泛滥,沿河农田、房舍多被冲毁。
本年,陆军三十一师八十四团邓占云团长,率部驻普子岭、木门、旺苍坝等地,大肆扩充兵源,并在普子岭、木门等处设厂造枪。
民国9年(1,庚申)
8月,刘存厚部第二路司令唐廷牧等驻木门、后坝、普子岭等地。唐部张营长率部在木门行劫,冉营长率部在普济勒索军款,二营长均于同日被民团和乡民击毙。
本年,广元(旺苍)、南江等县“麻脚症”(俗名)、“绞肠痧”(俗名)流行,传播甚速,医治不及,后坝、普子岭、木门一带即死亡三四百人。
民国10年(,辛酉)
王洪恩部驻广,于县各路普设关卡,横征暴敛,激起旺苍坝、普子岭、木门场等地群众强烈反对,旺苍坝三街商绅公推尹健三为代表,上省控告,后准予豁免部分捐款。
陕军周公权投川军当团长,拖出入枪三连,自称“司令”,强入旺苍地区,百丈关团练长苟子彦阻御于清江渡,与之决战.苟败。周盘踞旺苍坝,掳掠骚扰达一年之久。
民国11年(,壬戍)
周公权盘踞旺苍坝后,不受王洪恩辖制,王先派人招周归标,周不受,王派军进剿,周惧,逃奔巴中。
民国12年(,癸亥)
5月,刘存厚所属“屯殖军”路过旺苍坝,四出抢劫,激起公愤,南阳旦家垭、陈家河等地农民以锄头、扁担奋起自卫,在麻石湾击毙“屯殖军”9人。
民国13年(,甲子)
夏旱.岁大饥,斗米万钱,民食树皮、草根,饿莩载道,东河一带尤甚。旺苍坝、普子岭、佛子岩一带,伤寒流行,死亡余人。
本年,政府向民征收修志经费,户征省志经费一元,县志经费五角。
废百丈关分县,置县佐署。
民国14年(1,乙丑)
春,伤寒流行。
夏、秋大旱,禾无收,人民困苦。
秋,川军罗()琼旅窜伏木门、普子岭、甑子坝(今南江正直)一带,后闻王洪恩部离广,乘隙而入。
冬.边防军赖心辉部驻庙二湾、西河一带,强派粮款柴草。
民国15年(,丙寅)
5月13日,后坝、三江河水暴涨,沿河田宅多被冲毁,庄稼歉收。
本年,木门堡团总邓富云勾结罗逼琼,乱收捐款,激起乡民反抗.余入夜袭团防局,邓被击伤致死。
民国16年(.丁卯)
撤白丈关县佐暑,设广元县百丈公安分局.尖场子佣工康占有,捐资修建石桥一座,当地人士卢怀仁撰文、立碑,命名“佣工桥”。
民国17年(,戊辰)
春荒,旺苍一带大饥。
夏,普子岭、佛子岩一带,遭受雹灾,损失严重。
冬,大雪三天.平地积雪,五日方化。
广元县区立第二初级女子小学校在旺苍坝建立。
民国18年(,己巳)
春夏大旱.水田干裂,春粮无收。继遭雹灾,人畜伤多。
冬大雪,腊月初七,河结坚冰。
民国19年(,庚午)
大早,秋粮收成减半,真武宫一带乡民到南部、阆中等地买种备耕。
旺苍坝伤寒流行,城内家家染病,文昌街一带患者lOO余人,全城死亡80余人。
民国20年(,辛未)
废百丈关公安分局。
广元调查人口,全县户,人。其中,今旺苍境26户,人。
▍综合编辑:魅力旺苍整理编辑▍商务合作:
▍如果你也有信息发布需要,请随时联系我们。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旺苍今日信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