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晚旅游周刊,每周四重磅推出
昨日,广元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公布了年第二批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确定将个中国传统村落列入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旺苍县化龙乡石川村位列其中,将一次性获得万元的中央财政支持。
▲旺苍县化龙乡石川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中的村落鸟瞰图
核心
提示
▲旺苍县化龙乡石川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中的总平面图
保护主题:逸隐茶山、百世祠堂。
保护框架:祠堂古寺伫古村、墓群古碑蕴历史、山洞古树显奇景
祠堂: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川杜家祠堂、中嘴杜家祠堂;
古寺:结缘寺;
墓群: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杜氏中嘴墓群;
山洞:巴人洞;
古树:黄葛树、榕树等。
保护范围:根据石川村的历史沿革分析及建筑风貌分析,确定石川村的核心保护区以石川杜家祠堂为核心,及其周边以土木结构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所围合的区域,位于石川村1社,其核心保护区面积共计约0.42公顷。
匠心独具
民俗文化活动丰富传统民居颇具特色
旺苍县化龙乡石川村古村落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兼具,山水风情迷人,石川杜家祠堂、中嘴杜家祠堂等祠堂建筑和传统建筑风貌体现完整,民俗文化活动丰富,是川北地区古村落的代表地之一。
该村历史文化要素丰富,至今还遗存着明清时期的古寺庙、石磨、水缸、碾子等农耕具和将军石、古碑、古树名木等遗存。其中,石川杜家祠堂、中嘴杜家祠堂、杜氏中嘴墓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著名。
此外,石川村传统民居建筑也颇有特色,多以“青瓦、灰墙、白屋脊”为基本格调,穿斗木结构,大多为青瓦屋顶、撮箕口、直排扇、钥匙头,坐北朝南,以中间堂屋为轴线,左右对称,有面阔三间或五间的,极具川北传统民居特色。根据建筑基地面积测算,清代及以前建筑占比24.34%,民国时期建筑占比27.34%,年以后建筑占比48.32%。
非遗传承
篾编和铁匠技艺
彰显文化与艺术双重价值
石川村古村落杜铁廉传说等民间传说,唢呐、山歌、锣鼓等传统音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旺苍端公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与当地村民对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的述说,同时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基本上为当地村民的风俗习惯,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技艺四大类别。
石川村古村落的传统音乐方面包括了山歌、锣鼓、唢呐。
此外,篾编和铁匠技艺是石川村一直传承的传统技艺,其中,篾编技艺取材为本地的竹类,进而编制各种日常用具。
当地特有的端公戏、篾匠、铁匠技艺等精湛的手工技艺,从其制作到成品,均能反映石川村古村落内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发展规划
记忆和传承非遗文化
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
对于石川村古村落的保护,将根据现状划定控制保护范围,不仅要对村落环境要素和街巷、院落、开放空间进行保护,还要对山水格局和视廓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还要对历史建筑和文保单位进行修缮和保护。
此外,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记忆和传承进行保护。“记忆工程”是通过文字音像等方式将其记录存档,使其能够得到长久保存。石川村“记忆工程”保护实施部门为化龙乡文化站。通过文化展示馆,保存、展示“锣鼓”、“唢呐”、“篾匠及铁匠技艺”等非遗。“传承保护”是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保护。将“端公戏”“锣鼓”“唢呐艺术”一直传承下去,是实现石川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保护。
结合石川村古村落现状和重要的历史遗址,将打造成集中种植、休闲观光、家庭养殖于一体的茶产业核心示范区。构建“一环三片”的村域产业结构:一环是指生态有机茶观光体验环线。三片分别为,石川村一二组以种植传统的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的北部传统农作物种植片;石川村中部区域(3组)发展无公害椪柑等的中部无公害水果发展片;村域南部区域(4组)发展南部生态有机茶观光体验片。
■新闻链接
我市已有10个国家传统村落
(图据网络)
昨日,记者从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昭化区柏林沟镇向阳村、朝天区麻柳乡石板村、昭化区昭化镇城关村、朝天区曾家镇石鹰村、旺苍县东河镇东郊村、旺苍县福庆乡农经村、旺苍县化龙乡石川村、旺苍县化龙乡亭子村、青川县观音店乡两河村、剑阁县秀钟乡青岭村1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国家级传统村落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专项用于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环境整治、文物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保护。
广元晚报全媒体记者汪国义
编辑:张书华
责任编辑:陈静秋
广元晚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