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绵师在行动首届川渝地区高校地

年7月12日至7月24日,川渝地区6所高校进行了为期13天的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

本次川渝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由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6所高校共同举办,共计60学生和十余名指导教师共同参与。

参与联合实习的全体师生

绵阳师范学院在学校领导和资源环境工程学院院领导的共同支持下,我院18级和19级共10名学生,在黄齐珍和李高杰两位教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此次活动。

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参与活动的师生

联合野外实习途经成都、都江堰、海螺沟、泸定、乐山、剑阁、旺苍、阆中、北碚(重庆)等10余个地区,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场景化观察各地不同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和人文经济等要素内容。

此次联合野外实习目的主要是通过自然、人文和规划等地理相关的野外实践,夯实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解决同学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化专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联合实习路线图

地质——通过对四川盆地周缘山地米仓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重庆北碚观音峡、乐山和剑门关等地区的实地观察,同学们基本了解了四川盆地古生界和中生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岩性、地层、构造和沉积环境等地质概况。

同时,通过老师的现场讲解和实地调查,同学们重温了地层接触关系、断层、单斜山、三大岩类等知识,并基本掌握了乐山红色碎屑岩的形成过程、剑门关绝壁的成因机制、川东平行峡谷地貌的形成机制、古生代至中生代四川盆地的演化过程,以及重庆温泉之都的地质背景及形成机制。通过实地实习,学生也认识了人地协调的关系与模式,以及学习探索自然和利用自然的精神。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cangzx.com/wcxyw/1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