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古蔺继黄荆太平后,又多一个国家

编辑/航仔

REC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四川省《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程序》,经市(州)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四川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以下12家旅游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予公告。

四川省新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

广元市旺苍县木门景区广元市昭化区柏林古镇景区乐山市罗城古镇旅游景区泸州市古蔺县大黑洞景区广元市旺苍县红军城景区内江市市中区黄鹤湖旅游区宜宾市兴文县石菊古地景区达州市万源市红军公园旅游景区甘孜州康定木雅圣地旅游景区宜宾市长宁县西部竹石林景区达州市通川区磐石月湖旅游区达州市渠县碧瑶湾景区

古蔺大黑洞景区

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纪实

高位起航

景区创建水到渠成

酒香也怕巷子深,长期以来,大黑洞景区养在深闺人未识。随着南向出川大通道叙古高速建成通车,便利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景区距震东高速出口仅10公里、距国道7.5公里,省道从景区游客中心穿过,景区创建水到渠成。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每年农历七月初三,苗家儿女都会齐聚大黑洞哆彩广场,举行一年一度的苗家风情节,传承苗族文化、凝聚民族情谊,增进各族同胞的人文交流;年、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综艺节目“乡村大世界”先后两次在大黑洞景区录制,全国院线电影《北纬二十八度》在景区多处取景拍摄,“西南网络大咖网红看古蔺全域旅游”采风活动、“发现古蔺新美景”摄影大赛等活动很好地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扩大了景区的影响力;景区从此走出古蔺、名响西南。

年,大黑洞景区严格参照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要求,以及四川省旅发委颁布的旅游景区质量A+、A++、A+++标准,结合《古蔺县旅游扶贫实施方案》、箭竹苗族乡脱贫攻坚规划,按“一环、一心、五区”的功能布局,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洞穴观光和苗族文化体验为主,休闲参与性项目和剿灭土匪留下的遗迹为辅的精品旅游景区。

领导重视

景区创建扎实推进

旅游是富民产业。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要求,充分发挥旅游景区对邻近贫困地区和交通沿线贫困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旅游引领带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县委、县政府提出主导产业由酒业、能源“双轮驱动”向酒业、文化旅游、新食品新能源新材料“三足鼎立”转变,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战略,实施旅游扶贫,实现旅游富民。年,古蔺县委、县政府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发布实施,“一核一线一片多点”全域旅游新格局全面推进,旅游扶贫思路更加明确,厚积薄发的古蔺旅游向着建成西部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和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奋发前行。

为高标准推进开发建设,根据泸州市委、市政府和泸州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布局,立足古蔺县“生态田园·红色古蔺”的总体定位,古蔺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李万忠,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廷俊任双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文旅、交通、财政、箭竹乡、蔺川公司等单位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强劲地吹响了将大黑洞景区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号角。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多方配合,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周督办推进,指导景区完善规划,解决景区实际困难。省旅发委、省文化促进会、市旅游局、市旅游协会等专家、领导为景区发展把脉。古蔺县文旅局、箭竹苗族乡专人蹲点指导、驻点每天督导,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夯实基础

景区基础日臻完善

改善交通条件。县委、县政府斥资近万元,全面翻新改造了景区连接线省道线,新建景区观光车道2.4公里、生态停车场多平方米,开通了县城至大黑洞的公交专线,完善内外部交通标识系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加畅通、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

完善配套设施。由蔺川公司出资多万元,专项用于创建工作。新建溜索、滑草、滑水、滑滑乐、攀岩、剧院、苗家博物馆、洞穴酒茶吧等体验设施8处;新改扩建A级旅游厕所2座,生态厕所2座,配置移动厕所1座;设置环保分类垃圾箱80多个;新建星空露营房20座,改造提升了苗家客栈;完善中、英、韩、日四种语言导视系统余块,公共信息符号50余处;新增特色休憩设施60余处;完成景区网络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大黑洞景区综合品质。

健全服务体系。组建了12人的专业讲解员队伍,可提供普通话、英语、苗语等多种语言服务;设置了投诉、问询、医务等功能室,配备童车、雨伞、轮椅、拐杖等物品;制作了景区画册、导游图等宣传资料10余种,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强化旅游安全。连通了四川省旅游安全应急平台,成立景区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健全安全处置预案、安全保护机制等。设置安全保卫室、警务室,负责景区日常安全管理,配备专职安保队员40名;安装高清监控、安全广播90余处,配备消防栓、灭火器50余处;于大黑洞内部、花山游乐区、停车场等危险地段设置安全护栏10多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余块,景区自开放以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优化消费体验。健全了邮政电信服务。在游客中心设置公用电话1处,手机充电站一个;联合邮政部门制作了富有景区文化特色的明信片5种、纪念邮票12种、邮政纪念戳1种;对旅游经营户进行统一店招等规范化整治,丰富物品,明码标价,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推进智慧化进程。在完成网站升级建设的同时,开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cangzx.com/wcxyw/1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