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河镇是我的家乡,从旺苍出发,我自认为对沿途的风景早已烂熟于心,却叫不出扑面而来的的座座山峦的名字。同行的高老师,却如数家珍,向我介绍着眼前的山峰与风景。原来这么些年,我从未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好好看看我的家乡,这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生我养我的地方。
一路阳光甚好,万物都在努力的由枯转盛,但由于我们此行是向海拔越来越高的地方去,所以春天的脚步也越来越轻。驱车近2小时,终于到了盐河镇竹垭村,向导向叔叔,早已在约好的地方等着我们。简单的交谈后,我们背上装备,满心期待,向今日的目的地——牛角洞(牛角寨)出发。
可能有人知道,但也许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小时候我们常去野炊和春游的牛角寨,曾发生过怎样惊险万分的故事。一九三三年农历八月二十日至十一月三十日,发生在此的牛角洞战斗,是我苏维埃地方武装配合红四方面军,围歼川陕边区反动武装的一场为时一百天的战斗。
很快,我们来到了距离牛角洞最近的一户人家处,此处小地名叫庙坪里。我们与这户人家最年长的奶奶交谈了几句,得知连她也从未去过牛角洞。在此处往前走,视野已经较开阔,能清楚的看见盐河镇的风景村。风景村坐落在起伏的山川之间,虽然距离较远,也清晰可见,四通八达的公路围绕着稀疏的人家蜿蜒盘旋直至远方。
经过几方农地,我们正式进入林区。向导向叔叔说,山里从前有一个生产队在此居住,但后来全数搬迁,这条路至少数十年没有人走过了。确实,一路走过,并未发现任何生活的气息,落叶堆积,使本来就不清晰的狭窄路面,变得若有若无。我们跟着向叔叔的步伐,踉踉跄跄翻过一座又一座山脊,山路多为石块杂乱形成,脚下便是悬崖。我们在一处空地稍作休息后继续前行。忽然,向叔叔叫住我们,让我们抬头看,我们正对着的山就是牛角洞所在地,但只是隐约能看见洞口。眼前这座山山形似倒放着的“撮箕”,牛角洞就处于“撮箕”弧度最大处,洞左右两侧均是数十丈高的悬崖峭壁,只有一条险道可从腰悬岭下的山谷,通往牛角洞口下面的一个山岩穴。向叔叔让我们向后看,我们背后这座山——腰悬岭。
当年,我围守部队之一就在此处伐下大树、木竹之类架成工事,搭起茅棚驻守下来,以围困断绝敌人给养,与敌人形成相持状态。与牛角洞所在地上方的山顶——刘家垭所驻红军配合,展开政治攻势,阵前喊话历时半月,敌仍冥顽不化。据介绍,土匪一众七兄弟,个个身材魁梧,长期居住在腰悬岭旁的四合院中,后逃窜至牛角洞中,牛角洞岩穴有四十九平方米,从这里再架六米高的木梯攀援而上,才能进入牛角洞。牛角洞口上方是三十多米高的大凸岩,从岩顶下去,也不能进入洞内。我们结合眼前的山势以及能查阅到的资料,与向叔叔交流,得知,牛角洞并非一个独立的山洞,山洞内部四通八达,有无数个小洞与之相通。大约经过1小时,我们终于达到最佳观察地。从无人机界面可以看见牛角洞周围有少数极小的洞口,但都悬在岩壁上。现在看来,人根本无法到达任意一洞口。此时,我们充满疑惑,那土匪当时是如何进入洞内的呢?向叔叔说,从前他们在此种地,听老一辈人说,最下方有一个洞口,敌人由洞口上去一直是处于洞内通道。我军当时并不能发现他们具体位置,我军在明,敌人在暗,相当于现在我们乘座电梯上高楼,若不是电子屏显示几层,谁能知道你现在的位置具体在几楼呢?
由于牛角洞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加之洞内敌人的工事又构筑得十分严密〈洞口堵着石墙,仅留一米大小的口子〉,再加之土匪诡计多端,围了近半月,敌人仗着事前之食宿准备较为充足,仍负隅顽抗于洞内不降。这时,山里己进入了寒冷季节,朔风呼啸,野兽嚎啼,就连阴雨也冰菱似的朝战士们迎面打来。大家围在一簇簇篝火旁,坚守住每一个阵地,有时彻夜不眠。期间敌人妄图冒充红军增援部队,被我军识破,待敌扑近时,红军猛烈射击,多名匪徒被击毙,余敌狼狈逃窜。数日后,敌人拉拢其他反动顽匪,再次偷袭腰悬岭,我军仓猝应战,伤亡重大,只得撤回郭家坝(今国华镇)红军仓促应战,伤亡重大,张参谋、侯班长和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多人牺牲。时任川陕游击总指挥部西路游击指挥长的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林英安率领突击排增援,在鹰咀岩壮烈牺牲,年仅27岁。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为纪念他,决定将鹰咀岩等几块苏维埃区域划为一个县,命名为英安县。一时的失利,并没有使英雄的红军和游击队员丧失必胜的信心。我军在郭家坝召开了紧急会议,认真地总结了这次失利的教训,并拟定了新的作战部署,于第二天又重新开往云雾山,把牛角洞包围起来。战士们在山寨周围群众的大力支援下,不断加强防御工事。当时,海拔二千多米高的牛角洞飘起了茫茫大雪。十天后,敌人约二百余人,又向我军阵地发起了猖狂的进攻。敌人分两路进攻:一路进攻腰悬岭,一路进攻刘家哑。这次我军主动放弃了腰悬岭,将主力全部集中到可以控制牛角洞和腰悬岭的制高峰——大包梁,与对面牛角洞顶上的刘家垭守军,对腰悬岭形成交差火力。敌人阵营顿时混乱,被我军火力很快压了下去。只两小时,敌人就全线溃败逃跑了。牛角洞外围敌人的力量就此一蹶不振,不敢来犯我军阵地了。
再过几日,在红军即可取得牛角洞战斗的最后胜利的时候,我军接到上级“收紧阵地”,主动放弃一些苏区,粉碎刘湘六路围攻的指示,于是包围牛角洞的红军和游击队于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全部撤离了牛角洞,结束了牛角洞围歼战。
此刻,牛角洞就在眼前,但我们仍无法达到洞口,只能在对面的空地上通过拍照,无人机探测等方式,观察牛角洞。我们发现洞口距离我们观测地垂直距离就已经高达米,且风速很快,将我们的无人机刮的不受控制。此刻我们看着眼前艰险陡峭的地势,久久的陷入了沉思。试想,如今身强力壮的我们,爬此山路且是如此艰难,难以想象我军行军至此还要与敌展开殊死搏斗是何等艰辛。从山谷至此十分险峻,我们驾车一路向上时,我常不敢睁眼,弯道急、公路窄、岩体陡,是我对竹垭村环山公路的印象。
但一路上来,当地村民十分热情,还对我们说:这里的红色文化是事实,遗址也未被破坏,假如真能挖掘出来,我们从心底里感谢你们!回来时,我们还采访了80岁高龄的向清宗老人,他向我们简单回忆了父辈讲述给他的关于牛角洞战斗的故事。
同行的高老师告诉我,牛角洞是旺苍著名景点伟人谷伟人的下巴处的一部分。伟人虽长眠却也心系百姓,令人感慨万分,英雄不易,吾辈当自强!由于时间和地势关系,这趟探寻红色文化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相约下次换条路再去,尝试着最大限度接近或者直接进入牛角洞内,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年2月5日
---------------------End--------------------
精彩推荐1.旺苍的樱桃花开了!春天,已然到来……
2.Wangcang,真的太“牛”了!
3.人少、便宜!旺苍人冬天都去这里泡温泉...
4.假期后,去旺苍这些农家乐换换口味!
文字:唐晓燕/影像:高菠
编辑:唐晓燕
主编:邵正周
联系-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