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问题解困难与群众共进退
苍溪县气象局驻桥溪乡白果村第一书记蔺睿扶贫事迹桥溪乡白果村地处苍溪县正北方,东河流域上游,属于山地丘陵地带,幅员面积2.88平方千米,耕地亩,林地亩。在这个山高林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小山村,却有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86人。年前,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家中青壮年外出务工,年白果村被列为贫困村后,在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新种植经济作物猕猴桃亩、核桃亩、柑橘苹果等小水果亩,年出栏生猪0余头,形成了“户级产业成点、组级产业成块、村级产业成片”的发展模式。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硬化村组公路15千米,新建防旱池13口、人畜饮水水池6口,维护水渠5.6公里等基础设施。
高龄老人命途多舛扶贫政策解困难一组贫困户邓秀是一位已有八十六岁高龄的孤独老人,第一次婚姻生了一个女儿,但因婆家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把她赶出了婆家门。第二次婚姻嫁给了一个离过婚的人,丈夫对她很好,夫妻二人有了两个儿子,但命运并没有因此眷顾她,她丈夫在那个年代正值壮年不幸因病过世,而家庭的担子、生活的压力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在往后的二十多年,她一人拉扯大了两个儿子。
第一书记与村主任到老人家开展义务劳动时至今日,家中只有破旧土坯房三间,早已成为危房,由于条件差,两个儿子都已经三十几岁了,却都还没有成家。每当有人串门,老人总会喃喃着:“只要有了新房,条件就好了,儿子的婚事也就会有着落了”。幸好,脱贫攻坚,它来了。
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第一时间了解到邓秀老人的情况后,主动帮助她申报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易地搬迁政策不仅要解决贫困户住房危险的问题,还要统筹规划、科学选址以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根本问题,为了易地搬迁的新建住房选址科学、用地合法,第一书记蔺睿没少往返于乡村建所、乡扶贫办、区国土所,终于选好了比老人旧房交通更方便的一处稳固宅基地。老人家很感激好的政策和第一书记的辛苦奔波,很高兴看到了建房后儿子成家的希望。
巨婴儿子反复折磨第一书记消波折事情总不是按照预想的发展那么走的。易地搬迁政策按照进度拨付补助资金,也就是说自己要有一定的启动资金进行垫付,邓秀却是属于难以拿出一两万资金进行垫付的困难家庭。大儿子因家庭矛盾常年在外,几近失联;小儿子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自己身无分文还常常借钱过活,也是因为这样,降低了左邻右舍的信任,连建房立业这样的喜事也被各种理由搪塞借不到半分。继女知道母亲要建新房钱不够,自己就给母亲2万元用于建房前期平地基、备材料。老人把这笔钱给了小儿子,让他找人承包建房,没过多久就来了一台挖掘机平了场地,可是地平了后,就再也没有看到施工人员进场了。就这样一周过去了,半月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不论是家人催问还是第一书记督促,小儿子的回复始终是“联系好了没问题”、“人明天就过来”、“真的快了就两天”、“施工方在赶工期,做完了就来”。一次一次的反复搪塞,就这样半个月过去了。第一书记与乡村干部解决建房款问题全乡的易地搬迁户建房都进行的如火如荼时,邓秀老人还没动工,吃不下、睡不好的蔺睿书记通知了驻村干部、村干部和老人的女儿共同到老人家里解决未开工的问题。经大家核实两万元被小儿子挪用了,前两天还拿了老人枕下的元钱跑了,女儿数落着老人对巨婴弟弟的溺爱,老人独自落泪。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劝导调解下,女儿同意由她借2万元用于母亲建房,今后建房的事她全程参与。老人感谢第一书记们为她做的一切,如果不是他们向多次督促开工的上级检查组争取,她的建房名额早已被取消。她不知道的是他顶了多少压力,受了多少批评,但只要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蔺书记觉得得到贫困户的认可、村民的肯定就值得。帮扶干部全程帮助开颜老人喜入住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的不懈努力,房子终于开工了,老人露出久违的笑容,希望逐渐变成现实。分管领导检查房屋建设进度在建房过程中,当老人女儿工作繁忙,蔺睿同志常常带着工作队员、帮扶干部主动帮忙督促进度、查看质量、提出科学建议;在主体完工房屋结顶时,他积极协调木材厂优先为邓秀老人加工檩条并优惠价格;在房屋完工搬迁入住时,他主动出力帮忙搬家具、送物资、整卫生,解决老人家劳动力短缺和短期生活问题。老人的新房近期笔者入户,老人的小儿子刚好也在家中,他告诉我他在第一书记开导和村农技员的指导下,他看到了劳动致富的希望,决定在家专心发展产业,目前全家种了2亩苹果树,养了2头猪和50只蛋鸡。昨年底领了结婚证,家属是旺苍人,疫情结束后将带回家,老人笑得更开心啦。而这样的故事,在桥溪乡白果村,还很多……来源:县委组织部责编:王森编审:向艳琼监审:陈朝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