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这个矿区人们的故事十年,从家散到家

广元市旺苍县曾以煤兴业,近年来步入产业转型期,全县煤炭产业陷入阵痛,煤矿工人也在这一浪潮中沉浮不定,煤矿棚户区成为旺苍县必须解决的一道时代疤痕。

如何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好做法?

今天,跟随视点哥一起走进旺苍县,看看旺苍县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里的陈家岭煤矿,走进棚改项目新居马家梁,去看看他们的过去与现在。

视点哥

1

陈家岭是一个老煤矿,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时候建成,年实施政策性关破。

站在小山坡上往下看,陈家岭近处是田地,几栋两层的农家小楼或新或旧。顺着干涸的河道往远看,立着好几栋砖红的老楼房,再往里则是被煤烟熏得黢黑的砖瓦平房,顺着山腰往上蔓延,年岁颇为久远,听陈家岭的老人们讲,这是六十年代的老房子了,都是矿上给修的宿舍。

上世纪九十年代,视点哥的老家就有人在陈家岭煤矿工作,令人十分艳羡,当时不少人都想方设法把户口迁到煤矿。

年,陈家岭煤矿关破,大批煤矿职工无奈下岗,年轻的背井离乡出门打工,年老体弱的老人妇女儿童则留守陈家岭,靠着政府救济过日子,从来只敢买下市菜。用视点哥父亲的话来形容:“这一家人就散了。”

父亲的好友田叔叔一家四代人都在陈家岭,他的父亲年就来到了这里,煤矿关破前日子尚且平顺,关破后田叔叔则用了“不堪回首”这个形容,除了各奔东西的无助彷徨外,陈家岭本身人居条件也不好,一直缺水,这个问题到如今也没有解决,其他的公共设施也迅速老化而少有维修。

有学者曾这样感叹:

“他们在‘先生产、后生活’的激情岁月里,将青春献给了建设事业。多年以来,他们一家两三代甚至四代居住在低矮阴暗、简陋危旧的棚户区,想起来真觉得愧疚。”

同时,改变在另一个地方已经发生。

2

距离陈家岭22公里就是马家梁了,开车不过30分钟。

年,旺苍县委县政府首次提出陈家岭煤矿棚户区改造,年正式启动,此时距离陈家岭煤矿关破已经十年。

出于陈家岭地理位置偏僻的实际考量,陈家岭煤矿棚户区改造并没有选择原址重建,而是易地搬迁,统一安置在距离县城城区不过两公里的马家梁,用远低于市价的元每平米的价格就能买到。

如果不提“马家梁”这个接地气的名字,这个地方更像是一个拥有高大上名字的现代住宅小区,整齐规划的小楼沿着山梁层层排列,小区附近小学、中学、医院、公交车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现在住的小区真方便,家里的老年人看病方便,自己儿子孙儿上学方便,过年进城逛街也方便……”住在小区里的大娘说。

小区的篮球场上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在打篮球,视点哥正好路过,拿起相机,刚巧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抱着皮球朝我奔过来……“咔嚓”一声画面定格,正是一幅好日子的图景,同陈家岭稍作对比,更是一场嬗变。

棚户区改造是家的回归和再生。

王叔已经很多年没回家了。

“矿一倒整个家都散了,各奔东西到处打工,没挣到钱不敢回来,兜里的钱还不够让家里人住上好房子,心里愧疚。”

但是今年不一样。尽管存款不多,但刚刚好能买下马家梁的棚改安置房,剩下的钱也够得上装修费用。年末,马家梁的房子已经装修完成,王叔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感觉咋样?”

“像是参加了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圆梦节目。”

王叔是整个棚改工程的一个缩影,马家梁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一栋栋崭新的房屋,更圆了广大群众的团圆梦。

从家散了到家圆了,这一步从地图上来看不过30分钟车程,22公里,陈家岭人走了十年,终于到达幸福终点。

文/四川党建全媒体中心记者陈荟竹

责任编辑:叮叮、斌北

点击阅读原文







































白癜风医治
白癜风治疗效果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cangzx.com/wcxxw/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