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后代川陕行木门会议根据地再写新篇

年4月22日,川陕行的红军后代来到四川省旺苍县。这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期的首府,被当地人民称为“中国红军城”。

红军后代来到”红军城”广场,巧遇数个身穿红军服的学生队伍正在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几代红军后来人一起合影。

年12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总部和川陕苏区领导机关全部从通江、巴中等地迁至旺苍坝。此时,旺苍坝成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里集中了川陕根据地40多个军政机关和经济单位。其中,川陕苏区的最高军政领导机关及直属机关有: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四方面军总部、西北军区政治部、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医院、医院、红四方面军兵工厂、红军大学、总部新剧团;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省财政委员会、省保卫局、省工农银行、造币厂、邮政局。此外,还有31军军部等5个军师级机关以及13个县的党政机关。巴山游击队、妇女独立师、少共国际先锋师和红四方面军总部水兵连也都是在旺苍坝组建起来的。川陕苏区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等曾在这里部署了广昭战役、陕南战役和强渡嘉陵江战役。

参观红军三十一军指挥部。

参观红军“工农剧团”。

参观刘瑞龙红军小学。

红军后代向旺苍刘瑞龙红军小学捐赠红色书籍资料。

红四方面军宣传部长刘瑞龙之女刘延淮参与捐赠。

中午,川陕行的红军后代来到四川省旺苍县木门镇参观“木门会议会址”。

“木门会议会址”位于旺苍县木门镇的木门寺,为四合院建筑。大门上有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木门会议会址”六个大字。正殿大门上挂有徐向前、李先念同志的题词。李先念年5月的题词是: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把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好。徐向前的题词是:继承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英勇牺牲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大无畏气概。“木门会议会址”已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6月底至7月初,红四方面军在木门寺召开了红四方面军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军事会议,史称“木门会议”。

“木门会议”其中有二项重大决议:

一、扩红。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

二、停止红军内部“肃反”。

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堪称川陕苏区的“遵义会议”。

木门会议后,红四方面军开始扩编,由入川时的4个师1.4万余人,发展到5个军8万余人,建立了23个县市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迅速发展成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余万的根据地,被誉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个大区域”。

纪念馆馆长讲解红四方面军1.4万人从大别山转战川陕,直至8万人强渡嘉陵江,撤离川陕根据地的全部战斗历程。

红军后代胡滨江接受当地媒体采访。

红军后代刘延淮接受当地媒体采访。

红军后代徐金宁向木门会议纪念馆献上父亲徐国夫的回忆录。其中记载:徐国夫随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川陕,途经漫川关激战脚部负伤。翻越秦岭前,部队发给他五块大洋劝其离队就地疏散养伤。他身为重机枪连指导员,第一坚决不离队,第二坚决不许连队抛弃“重武器”轻装翻山。进入川陕后,他所住的村,由于之前军阀逼百姓种鸦片,全村20岁以上的年轻人都吸大烟,徐国夫的连队难以“扩红”。他就担任全团试点,先招8个出身贫苦的“大烟兵”,组成弹药运输班,同时与全连隔离组成“戒烟班”,半个月以后全部戒烟成为合格红军战士。全团全师推广经验,重机枪连也从人“扩红”到人。徐国夫被评为“模范指导员”,作为基层代表参加了木门会议。

下午,红军后代寻访“反六路围攻西线主战场黄猫垭战役指挥所旧址”。

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反六路围攻的西线追击中,徐向前总指挥亲率红30军及31军93师从巴中出发,直插敌军后方,并命令红军主力部队火速抢占黄猫垭,切断敌退路。红军此役毙敌,俘敌1万。黄猫垭大捷后,红军直捣苍溪县城,取得反六路围攻彻底胜利,为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纪念黄猫垭战斗的伟大胜利,苍溪县人民政府修建了“黄猫垭战役胜利纪念碑”竖立于黄猫垭口。

红军后代参观“弹痕松”。这里是红军黄猫垭战斗之地,人们从这棵松树身上挖出了多个子弹头,可见当时战斗之惨烈。人们至今悉心呵护这棵枯树,心中涌动的是对红军的牵挂之情。

“弹痕松”附近,设有红军三十军指挥所。如今立柱、房梁、屋顶犹在,四壁无存。

红军后代向黄猫垭大捷的红军前辈们致礼!

年4月21日,红军后代专程前往南江县祭拜一支较少被人提及的红军队伍“巴山游击队”。

这是一支鲜为人知的队伍。

年,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后,留有一支革命队伍坚持战斗在川陕边的大巴山,建立了以南江桃园为中心的根据地和游击区。他们“地作床天作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数倍于我的敌人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为红军后代讲解的是,一位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考古专业的学者型人员,也是当年川陕根据地烈士的后代。从他的讲述中得知,巴山游击队原为“独立师”,是类似中央红军撤离瑞金苏区而留下的陈毅部队、红四方面军撤离大别山苏区而留下的红25军徐海东部队。只是没有取得陈毅、徐海东那样惊天动地的战绩,但其革命精神是一样崇高、一样可歌可泣。

巴山游击队坚持战斗5年之久,虽然惨遭失败,但其革命精神与气节永远留在人民心中。烈士英魂,如巍巍大巴山,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文/王洪山胡忆朝龚晓文航拍/谷路宁王晓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cangzx.com/wcxxw/15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