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月21日,由中共旺苍县委、旺苍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旺苍年米仓山茶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激情开讲。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研究员王新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广元市、宜宾市、雅安市等农业农村部门相关人员,国家、省市茶叶专家、以及四川省茶叶协会、茶商和旺苍县茶产业从业者济济一堂,纵论新发展阶段米仓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论坛现场专家“金点子”频出,为米仓山茶产业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智慧支撑。
旺苍产茶始于商周,兴盛于汉唐,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茶叶就是旺苍县农业支柱产业,截至年末,旺苍全县茶园面积22.5万亩,其中黄茶面积3.1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吨,综合产值实现25.5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元以上,已建成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茶叶新势力”。
“当前需要坚持差异化发展路径,加快建设米仓山茶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论坛上,广元市茶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旺苍县茶产业技术研究所所长鲜勇介绍,旺苍发展茶产业着力在品种选择、标准制定、种业发展三个方面狠下功夫,走出了一条具有旺苍特色的现代茶业发展之路。
记者了解到,旺苍深度践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始终聚焦茶叶品质这个核心,坚持差异化发展,从50余个国家和省级优良品种中择优选出中黄1号、龙井43等15个适宜县域栽植的新品种,持续优化米仓山茶供给结构。在突出黄茶特色优势后,强力推进黄茶发展,近三年发展2.6万亩,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县区第一。
随着黄茶基地面积不断增大、产量不断提升和生产企业不断增加,旺苍于年12月成功发布了广元黄茶地方标准《广元黄茶栽培技术规程》、《广元黄茶加工技术规程》和《广元黄茶产品质量标准》,是全国首个系统制定的品种黄茶地方标准,成功占领黄茶标准至高点并实现了黄茶生产有标准、质量有保证、市场有秩序、品牌有支撑,强力推进黄茶产业标准化发展。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等产品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于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研究员王新超认为,目前茶产业品种的选用上存在盲目跟风,未掌握市场真实需求,没有与自身优势(资源、生态、市场)相结合;产品创新不够,同质化严重,适合现代生活方式需求的产品少等现象,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明显“短板”。
旺苍没有忽略育种创新能力的提升。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旺苍坚持种业优先,做大黄茶产业。”鲜勇介绍,年,旺苍县开始黄茶种苗繁育,成立了以王新超、川茶所研究员罗凡等专家为首的科技创新联盟及院士专家工作站,构建了“1+N”茶叶种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合作机制,重点培育了米仓山茶业、广茶集团和木门茶业等3家育繁推企业,建成商品化育苗基地亩、工厂化育苗基地2个平方米,年出优质黄茶种苗万株以上。
“旺苍不断探索高海拔山区黄茶育苗技术,着力补齐种业发展短板,力争建成国家茶树种质资源圃和全国茶树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基因库。”鲜勇表示。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