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格外漫长、沉重的一年。有人在年初迎头撞上汹涌而来的疫情,有人在年末顶着寒风搬离租住的房子。
所有人都在年按下暂停键,重新整顿自己的生活,成为这个特殊年份的目击者、见证人和参与者。未来一再展示出它的不确定性,也不断磨炼我们在生活中搏风击浪的强大神经。
01
武汉封城
一场新冠疫情,让武汉成为真正的英雄城市。
作为国内最早发现新冠病毒的城市,为了避免疫情扩散到全国甚至海外,武汉在1月23日凌晨宣布封城。
万普普通通的武汉人“困守”城中、咬牙坚守,等待疫情风暴尽快席卷而过。武汉之外的人,或许永远无法体会到武汉人在那76天封闭时间里都经历了什么。
我们只能通过网上决堤般的信息洪水,得知那一个个苦苦等待床位的普通武汉市民;看到一拨又一拨逆向而行的医护工作者、志愿者和农民工……
4月8日零时,武汉解封,这座城市迈上重启的轨道。武汉人民淡定,甚至有些麻木地接受着这一切,无数真实、悲愤、赤诚的情感,也得以缓慢挥发出去。
正如那位在夜晚寒风街头,用手风琴弹奏《喀秋莎》的老人,持续的疫情无法摧毁人性,人们内心深处的同情心、信念、关怀,被困境打磨得愈发锃光瓦亮。
在封城与解封的转换之间,武汉就如小说《约婚夫妇》中所描绘的那样,“有人从窗口探出身子来,跟众人一起祈祷,也可以听到悄声细语和涕泣呜咽,混合着半是悲愁半是慰藉的叹息。”
02
四大奇迹
这场酷烈疫情,注定永载史册。好人坏人,伟大卑劣,都会在那斑斑青史,找到自己的位置。
疫情下,互联网也诞生了四大奇迹,这是良知的呼唤,这是正义的期盼,这是善念的春风,这是人性的源泉。
?方方的日记
从武汉封城以来的每一个日子,都有她最为真实的记录,有悲悯,有批判,也有希望,代表了一个文人、一个作家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恨,更代表了她的勇气和担当,令人敬畏。
在日记中,方方讲了很多发生在武汉的故事,突然想到她以前说过的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原文还有后半句:“而我们偏偏处在一个尘土飞扬的时代之中。”
她也坦然:“我记录下这些细碎,是要告诉那些有罪的人们:不是只有死者和病人承受了灾难,我们所有的普通人,都在为这场人祸付出代价。”
?李文亮微博
年2月7日,“吹哨人”李文亮医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一片健康的境土,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让所有人为之感动和清醒。
那段时间,在他的微博下方,便诞生了互联网的奇迹。全国的百姓都没有把你遗忘,而是每天来你的微博发表各种各样的留言。几乎以每分钟就增加数条留言的速度递增,这两天的哨声响彻大地,也有了上百种版本。
李医生一直没有离开我们,他还活着。就像是天上的星星,总在宁静的黑夜里闪烁着你无法回避的光芒,他的光芒显得很清淡,但是每一次都绽放着光彩夺目。
?艾芬的对话
艾芬,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她跟李文亮医生是同事。医院官方提起新冠病毒人传人的事实,但没有获得任何回应,艾芬只得要求自己科室的医护人员先戴起了N95口罩。她一直默默的工作在一线。
3月2日,她接受了《人物》专访,文章发布后被刷屏。更让人意外的是,文章被删后,网友发起了网络接力,把复制后的这个文章,发布到各自的微博、公号等平台,接力活动也再次刷屏,创下了疫情以来的又一个奇观。
艾芬医生跟李医生等8名被训诫者一样,为这片境土预警,敲响警钟。她真的是豁出去了,讲了她所能想到的全部真话,没给自己留什么余地,这是极大的悲愤,又是积聚已久的胆识。
?张文宏语录
张文宏,医院感染科主任。一位专家级的感染科医生,却因为说话耿直,语言幽默,备受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