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陕西南郑撤县设区获国务院批复助力汉中

8月15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陕西汉中南郑县撤县设区近日已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南郑设区后,以原南郑县的行政区域为南郑区的行政区域,南郑区人民政府驻汉山街道西大街24号。

陕西省地图(资料图,点击可放大)

公开资料显示,南郑县位于陕西省西南、汉中盆地西南部,地处汉江南岸,与汉台区隔江相望,为汉中“双百”城市组成部分。

南郑县城一角

在今年1月发布的南郑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南郑撤县设区,加快汉南一体化大融合被明确指出。

上述政府报告指出,要做好撤县设区准备工作,推进汉山、大河坎、梁山三大板块建设,启动“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加速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抓好青树、黎坪、圣水和新集重点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做强产业支撑,吸引人口向城镇集中。

汉中市正积极推动辖区内行政区划调整,实现“南移、东扩、西进、北优”的城市发展方向。

汉中市行政区划示意图

据《华商报》年2月报道,时任汉中市代市长方红卫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今后五年是汉中市奋力追赶超越、同步全面小康、更高水平建设“三市”的决胜阶段。汉中将全力推动产业升级,建成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循环示范基地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面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加快南郑、城固撤县设区和勉县、西乡撤县设市步伐。

此前,陕西省上报国务院的延安市安塞县撤县设区、榆林市横山县撤县设区、榆林市神木县撤县设市,西安市户县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已获批准。(官雪晖)

地名视点

陕西9个县要求“撤县设市”:它们为什么如此踊跃?

区划动态

陕西户县撤县设区已获批复西安第十一区鄠邑从历史中走来

行政区划

陕西安塞撤县设区获国务院批复系“为人民服务”发祥地

区划动态

陕西神木撤县设市获批成为榆林首个省直辖县级市

地名资讯

陕西勉县为撤县设市公开征集市名,你支持哪一个?

地理位置

南郑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南江县、旺苍县接壤;西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北与汉台区隔江相望。

县境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公里,南北长79公里,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人(年末)。县政府驻地汉山镇周家坪村,位于县境北部。县城中心十字距汉中市中心广场13公里,距汉中火车站15公里,距汉中柳林飞机场31公里,距省会西安公里(经西汉高速公路)。

南郑地图

名称由来

南郑历史悠久,据县境北部梁山脚下的龙岗旧石器遗址遗物证实,南郑早在万年以前即有古人类生息繁衍;原始公社时期,已有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南郑是汉水流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南郑地名,始见于《史记·六国年表》周定王十八年记载:“(秦)厉共公二十六(年),(秦)左庶长城南郑。”

名称来源有“郑民南奔”“出险就平”“奠祭之邑”三种说法,其中“郑民南奔”说渐为大家所认同。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引《耆旧传》语:“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

南郑古城门

建制沿革

南郑置县时间,史无明载。其地夏、商两代属梁州,为褒国所有;西周时,合并于雍州,南郑为周代古邑。进入春秋后,为诸侯国争夺地盘时期。公元前年,褒国被庸国所灭,南郑为庸国所有。公元前年,楚庄王联合巴国、秦国击败庸国,南郑进入秦、巴、楚三国反复争夺之盛期。南郑先属秦,后入蜀。公元前年战国始,秦取蜀南郑,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年)秦左庶长筑南郑城,南郑地名始著。躁公二年(前年),南郑附蜀。秦惠公十三年(前年)伐蜀,夺回南郑。周显王时(前年),南郑被蜀占据。秦孝公元年(前年),汉中(时不含南郑)被楚国占据,与秦地接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派司马错领兵灭蜀,南郑复秦。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年)秦楚丹阳之战,秦夺楚汉中郡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治城西(今安康),辖南郑县。南郑正式置县,为陕西置县最早县之一。

自公元前年秦左庶长建筑南郑城以后,历为汉中郡、道、府、县所在地,为陕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曾以南郑为都城;汉末张鲁以五斗米道在此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近30年;三国时蜀汉与曹魏在南郑地区进行过激烈的较量。晋武帝泰始年间,南郑为梁州及汉中郡治所。西魏废帝三年(年),南郑县改为光义县,治所未变。

隋开皇初年复称南郑县,撤销汉川,保留梁州郡,辖南郑县;隋炀帝大业初废梁州复置汉川郡,南郑为郡治。

唐高祖武德元年(年),废汉川郡置梁州,南郑为州治所;唐太宗贞观元年(年),南郑为山南道梁州属县。

宋代,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南宋时,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东路辖兴元府,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同时也是抗金的前线。

元朝设陕西行中书省,南郑为兴元路路治,正式划归陕西。

明朝时,南郑为汉中府治,明末农民起义军在这里留下众多可歌可泣的斗争史话。

清朝,南郑属陕西布政使司汉中府辖县,白莲教、太平天国、云南昭通等农民起义军转战南郑。

民国二年(年)废府设道,民国十七年(年)撤销汉中道,南郑直属陕西省辖。20世纪30年代初,南郑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县有余人加入红军,随红四方面军入川,参加长征。

西汉汉中郡地图

行政区划

两千多年来,南郑经过多次变迁,行政区划随政权更替多次变化。“南郑”这一名称,除公元年至公元年间更名为光义县外,余年从未改变。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年的多年里,县城一直在今汉中市区东北不远处;隋炀帝九年(年)迁至老城西南汉水边(今汉中市区)。

南郑县所辖区域,明代前无考,明代至民国多年里,行政区划变化多次,大致范围基本未变。大体包括除现在褒河镇周围地区以外的今汉台区全部,今城固县柳林镇及周边,今南郑县汉山、大河坎、胡家营、圣水、湘水、法镇、牟家坝、小南海、红庙、青树、协税、梁山、阳春、高台、新集等镇所辖区域。

年12月6日南郑解放时,分设为南郑县和南郑市,将原县城5镇及近郊的汉水、石马两地新设南郑市,其余15乡仍属南郑县,同时划入褒城县协税镇,县辖16个乡镇,治所十八里铺(今汉台区铺镇)。12月12日,临时将16乡(镇)划分为7区,之后调整区乡多次。

年底,将四川省通江县碑坝区所辖8乡划入南郑,年底撤销南郑县建制,并入汉中市。年8月市、县分设,恢复南郑县建制,县城设在周家坪,划汉江以南原南郑县冷水、南海、汉山、红庙、碑坝五区和原褒城县辖高台、新集、黄官三区及原黎坪中心区六乡为南郑县新政区。今南郑县实为陕西、四川两省四县区边缘地带组成的老名新县,属汉中地区所辖县。

年9月实施镇村综合改革,按照省市“陕南地区撤并人以下村,撤并比例不低于25%”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撤村并组。镇村综合改革后,全县辖20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9个城镇社区、个行政村,共有个村民小组。

南郑地图

经济发展

南郑地处汉江南岸,与汉台区隔江相望,为汉中“双百”城市组成部分。西汉、十天高速公路、省道线、汉朱路和在建的宝巴高速、西成高铁穿境而过。临江的大河坎、梁山、圣水、胡家营四镇近33平方公里为汉中市中心城区建设范围,县城周家坪作为汉中大城市西南部副中心建成区5平方公里,横跨汉江的天汉大桥、龙岗大桥、汉江桥闸三座桥梁和天汉大道、南郑大道、西二环大道,把县城与汉中中心城区连成一体。

至年末,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2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3%。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建成青树、圣水等一批特色城镇。境内生态良好,雨量充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功能齐全。

县域经济特色鲜明,茶叶、烟叶、生猪、中药材、蔬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烟草、设备制造、新型建材、矿产冶金、绿色农产品加工为工业经济的支柱;旅游产业优势凸显,重点景区“两山(黎坪山、龙头山)两湖(南湖、红寺湖)一中心(大汉山休闲旅游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小南海、龙岗寺、圣水寺开发初具规模,大汉山、红寺湖、圣水法镇三大旅游环线基本形成。

地名资讯

云南晋宁撤县设区进程加速昆明第七区呼之欲出

地名视点

新疆库车申请撤县设市,名字还是库车而非龟兹

地名资讯

西藏那曲地区推动“撤地设市”,拟设立地级那曲市

地名视点

撤县设市(区)一字之变,到底能改变啥?

行政区划

年上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地名资讯

“渌口”还是“渌湘”?株洲县撤县设区新区名引热议

地名资讯

九江县撤县设区改“江州”为“柴桑”重新上报?官方:系备选

地名视点

为什么有的地名能代代相传,有些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来源:综合澎湃新闻、南郑县政府







































治疗皮肤病医院
云南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cangzx.com/wcxxw/1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