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旺苍四川新闻网见证改革开放40

四川新闻网广元11月5日讯(杨世界/文图)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巨变的40年,也是有着川北门户、女皇故里、康养之都——广元,书写辉煌巨变奇迹的40年。10月29日,笔者随广元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年广元媒体记者区县行”采访团走进旺苍。

曾经国定贫困县蜕变发展先进县

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幅员平方公里,辖38个乡镇(街道)个村,总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35万,是川陕革命老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秦巴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境内风光秀丽、生态优美,历来有“中国红军城”、“川北聚宝盆”之称;改革开放以来,旺苍县抢抓国家扶贫开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历史机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GDP年均增长12%,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全省排名连续5年上升18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实施宏伟振兴蓝图绘就生态美丽农村

近年来,旺苍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县域特点、区域差异,坚持“三园联动、三产融合、产村一体、园村相融”建设思路,加大万亩亿元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百亩以上“一村一品”示范园、户均1亩以上特色微庭园建设力度,形成“大产业园+小示范园+特色微庭园”大小微联动、长中短结合、产加销一体的乡村振兴、助农增收发展格局。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18个,“一村一品”标准化示范园70个,特色微庭园2.11万个。

旺苍县委副书记王尔敏给采访团介绍东河现代农业园区

旺苍县委副书记王尔敏带领“采访团一行”走进“缤纷世界-花果南阳”东河现代农业园区,并给大家介绍了发展历程,他说,立足园区实际,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年建设核心区、年拓展完善功能、年巩固提升,逐步推进实施。

首先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园区+产业、新村、扶贫、文旅”理念,新启动建成东河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3.5万亩,涉及东河、柳溪2个乡镇、9个村,其中5个贫困村。

乡村农旅产业发展——QQ农场一角

再围绕“五特”兴产业,打造“产业示范、乡村生态体验、丛林体验、田园水乡等8个片区功能布局,立足五大特色产业,推进东河乡村振兴。一是特色花木,按照“集中成片、四季互补、层次分明、适度规模”的要求布局特色花木产业,打造以桃花、梨花、荷花为主,配套牡丹、芍药为辅的特色花木示范区。二是特色果蔬,按照“成带成片、四季果香、适度规模”的要求发展特色果蔬产业,科学选择和布局特色果蔬品种,新种植脆红李等特色水果亩,巩固提升猕猴桃基地亩,核桃、板栗亩。三是特色种养,按照“生态环保、种养循环”的要求建设特色种养基地,新建莲藕产业水产养殖亩,新发展孔雀、土鸡等特色养殖专合社、家庭农场52家。四是特色旅游,突出差异独特性,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内新建七彩长廊5公里、林间茶歇10处、丛林体验3处、体验采摘3处、花卉迷宫10亩、文化艺术小品9处、综合服务体4个。五是特色餐饮,按照“乡村特色、绿色环保、和谐自然”原则,发展“民俗餐饮”,充分体现“野、绿、鲜”个性化生态农庄、主题农庄等休闲农庄15个,让游客体验农家返璞归真的质朴生活。

农业园区特色果蔬——蓝莓园一角

年园区总投入1.2亿元,预计园区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7亿元以上,园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达1.8万元以上,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奔小康。

发展有机龙头产业铸就中国名茶之乡

笔者还从王尔敏处,了解到米仓山茶是旺苍县农产业支柱品牌,他说,米仓山有机茶以其优良的品质与峨眉山、蒙顶山茶和宜宾早茶在川内形成了“三山一早”的鼎力格局,享誉国内外。近年来,旺苍县委、县政府主动顺应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突出有机生态,完善“四大体系”,将茶叶打造成了全县农业龙头产业和脱贫奔康支柱产业,形成了以木门、高阳、五权、枣林为核心的四大茶叶生产集中区。年,全县种植优质绿茶20.2万亩,黄茶0.4万亩,年产量吨,产值12.3亿元,带动茶农户均增收元。旺苍富含硒和锌的土壤让这里成为茶叶之乡,创新开发出的广元黄茶和米仓山有机子竹、毛峰、红茶等76个“高中低端”茶叶系列优质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了消费市场多元化需求。“米仓山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多次在国际国内名茶评比活动中荣获金奖,“广元黄茶”等4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米仓山有机茶叶享誉畅销国内外。

旺苍县已建起万亩亿元茶叶示范园8个、千亩千万元示范园30个和百亩百万元示范园个,全县共有茶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个,带动3.5万农户种植茶叶9.3万亩,其中户贫困户种了1.7万亩。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旺苍还打造了高阳坡千年贡茶园、米仓山茶博园、木门有机茶叶主题公园、米仓古茶道等茶旅文化项目,一产三产融合发展,大大提升了茶产业综合效益。成功打造出中国名茶之乡,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促进工业成功转型

旺苍县分管工业的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林生,给“采访团”介绍了旺苍工业的成功转型,如何甩掉了“光灰城市”的历史帽子,实现了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据了解,因上世纪50年代,旺苍作为煤炭工业大县,进入煤炭行业活跃发展期,当时国家对矿产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滋生出众多小煤窑,由于开采工艺及运输方式落后,曾有“光灰城市”之称,乡间流传:天晴一身黑灰灰,下雨一身黑泥巴。为落实好中央环保治理相关精神、严管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整治煤炭行业等工作,旺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经研究决定,旺苍工业转型坚持绿色发展先行,合理分布现有产业基础,建立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园区。

旺苍攀成钢焦化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采访团一行随杨林生走进成功转型升级企业——旺苍攀成钢焦化有限公司参观,该企业位于旺苍县经开区。通过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了解到企业空间发展格局主要分为三大产业集聚功能区:煤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区、机械加工产业集聚功能区和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区。

煤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区位于嘉川镇和平村、灯塔村,尚武镇自来村、胜利村、寨梁村,规划用地2.85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旺苍及周边省市丰富的优质煤资源,以旺苍攀成钢焦化有限公司的2×60万吨焦化项目为核心,形成集“煤-焦-化”于一体的综合利用产业链。目前,该功能区已入驻规上企业8家,成功申报为“四川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机械加工集聚功能区位于嘉川镇庆寨村,规划用地1.39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旺苍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以铸造业为主的机械加工产业,优化延伸“冶-建-造”产业链,形成以铸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该功能区已入驻规上企业10家,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培育基地”。

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区位于嘉川镇红旗村和尚武镇胜利村,规划用地2.8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旺苍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形成以农副产业深加工为主的生物产业集群。目前已入驻规上企业7家。

据悉,旺苍县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共建科技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实行“人才+项目”培养模式,加大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年,基地开展产学合作,引进技术人才人,签订合作协议15个,开展合作研发项目7个。

近年,旺苍县委、县政府秉承“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各项工作,全县发展一直坚持“大力优先发展绿色产业”观念,促成了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产业与村民的合力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年旺苍县经开区已开发4.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3.5平方公里;注册登记企业41家,其中规上企业31家,预计实现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79.6亿元,同比增长19.8%,利税4亿元,从业人员人;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万元/亩,产出强度万元/亩。

END

(来源:四川新闻网)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
早期如何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cangzx.com/wcxwh/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