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又名“十一结婚小长假”
注!意!
一大波婚礼来袭
今天的场面也是这样的
↓↓↓
↓↓↓
但是我家旺苍农村,
这些whocares!
在旺苍农村办喜酒和城市办喜酒绝对是两种风格,
以前在农村吃的哪是酒席啊?
吃的就是那种幸福喜悦的氛围和热闹和谐的劲儿!
壹
道路交通我不怕,条条道路通罗马
贰
场地有够大
叁
风俗更重要、更加热闹
一直以来闹洞房是最热闹,大家最开心的时刻,在农村,这一习俗一直都有,可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在酒店办酒,这一习俗好像也被省略掉了呢…场地变成酒店和ktv居多了。
肆
预算省的多
在我们农村,都是把酒席的菜单让厨师开好了,自己去菜场买菜,这样肯定是经济又实惠咯,花那么多钱既然可以吃到和酒店一模一样的饭菜,为什么还要铺张浪费呢?
伍
还有好吃的坝坝宴
农村婚礼一般是头天晚上就开始吃宴席了,第二天是中午是宴席,晚上接着来,第二天就是就是一些近亲在吃一顿就差不多完事了。与酒店只有一餐晚宴相比较,更热闹!
陆
同样高大上
传说中的坝坝宴
搭棚子架案板
要摆宴席,自家的厨房就不够用了,必须搭一个露天“厨房”才能大展手脚。
△露天厨房
烧木柴,那火叫一个旺呀~
由于菜太多,通常都会架块木板或者拼几张桌子,充当厨房操作台。
△简易“案板”
而且菜必须分门别类的摆放好,开席的时候直接端上桌。
准备锅碗桌椅
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是这种超级大的锅。
△大锅
乡里乡亲都会过来帮忙。嘿!可真是把互帮互助的美德发挥得淋漓尽致,不然哪里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呢?
这种四方桌,一桌八个人。“坐席”的时候按照辈分来区分位置,有的地方称一席(上席)、二席……有的地方称主席、陪席……
△八仙桌
不过现在似乎大都改成圆桌、圆凳子了。
那时候,都是坐这种长条凳。窄窄的,长长的,可坐2、3个人。
△长条凳
开席前主家都会去村里各家各户借来备用,为了不弄错,还会用粉笔或者油漆做个标记方便辨认~
请掌勺大厨
办酒席是个大事,需要做平常难得吃到的大菜,而且主人家还必须考虑菜的味道,所以一定要请一个远近闻名的土厨师掌勺。
虽说这大厨没“厨师证”之类的身份证明,但是他做菜的味道和风格,大家都心知肚明,因为做这一行靠的都是口碑。所以说,能被主家请来的肯定都有两手绝活。
如今,这种乡村土厨已经渐渐消失。相反,一些在城里打工的新型厨师慢慢走进乡村,做起了“农村酒席一条龙”的生意……主人家只需出钱和场地,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邻里自发来帮忙
那时候酒席上的大事小事都是亲力亲为,光自己一家人肯定是忙不过来。遇上这种大事儿,隔壁邻里都会自发过来帮忙,这是约定俗成的事。
帮忙的人,也早就习惯这种排场,驾轻就熟,分工合作,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只等亲友到了开宴。
△择菜
△洗碗盘
△切菜、配菜
△烧火
△盛菜、装盘
△端菜
办一场酒席累不累?说不累那是假话。但是大家累并快乐着,脸上也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准备食材
农村婚宴的菜肴主材有几个基本大件是不可少的:鸡、鸭、鱼、猪肉,所以主人家一般都会准备很多。
农村人家里都会散养一些鸡鸭,到这个时候就拿出来~
△杀鸡、宰鸭
刚刚还活蹦乱跳的鸡鸭这时候都将变成美味!
上菜
最后,当然是上菜啦!
盐菜肉
▼▼▼
这道菜不柴不腻,
酥软清香,
一般都放在后面上。
炸糕
▼▼▼
炸糕可是宴客的重中之重,
早上到家里迎亲送亲的都要来上一块糕
小菜
▼▼▼
花生米、凉肉片、猪耳朵……
都是开胃爽口的小菜
鱼
▼▼▼
鱼除了好吃,
当然还有“年年有余”的好兆头啦
红烧肉
▼▼▼
自家养的猪身上来的,
入口香糯可人,肥而不腻,
是酒席必备的一道主菜。
蹄髈
▼▼▼
肉质肥嫩、香气浓郁
据说没有这道菜都会觉得主人家不好客
菜上齐了
宾客们都落座吃喜宴
那场面不是一般的壮观啊!
虽然乡村的酒席不如酒店的菜式精美,
但是有不一样的风味!
大人们忙里忙外,
孩子们开心打闹,
热情、祝福裹着浓浓乡村泥土的芳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