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这个广元小伙就是马萧,年11月出生于四川广元朝天大滩。年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年,硕士毕业于清华美院绘画系。年,博士毕业于清华美院绘画系。年至今,任清华大学艺术学理论流动站博士后。代表展览:《理想国》,北京杰孚画廊();《天天向上:名师提名展》,北京筑中美术馆(01);《三年画事:马萧油画个展》,杭州西湖美术馆();《天天向上:名师提名展五周年回顾展》,北京筑中美术馆()。(图、文:绘画系)
自序
明·张岱《夜航船》“物类相感”一节云:“磁石引针,琥珀摄芥”,指世间之物的特殊感应。艺术家与艺术也如此。总有一种美学,一些艺术形式,数位先贤,使一位艺术家在某一阶段沉湎。点拨其灵感,延绵其思路,于是模仿、引述、转译,玉成其作品。
禀赋与修养,有先天差异,又由后天际遇造就,不可一概而论。究之艺术家作品,题材或有不同,兴趣时有偏倚,目标分阶段性,但笼统视之,亦如相近的品类合聚,折射艺术家本人而已。
——马萧
1展览信息
学术主持
张敢教授
展览时间
年3月4日——年3月9日
展览地点
清华美院美术馆号厅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
作品欣赏
这批肖像是至年间完成的,模特均是身边的家人和朋友。空间作平面化,以呈现人物。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明末波臣派的影响均有借取。西班牙摄影师山地——背面半裸的男子——教会我平面中“空”的意义。
静物画是末技。十七至十九世纪,欧洲绘画等级制中,静物画地位最低。享盛誉如夏尔丹者,终生为静物画家身份所苦。可较之同代人的历史画、人物画、风景画,他笔下静物的温熙与日常,难可比拟。
临摹于我,是学习,更是时时沉浸其中的莫大享受。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得缘直面真迹临写。墙上大部分,皆属印刷品的误读与误解,惟最小幅面的梅索尼埃临本,曾携入卢浮宫中与原作三番五次对照,晚间趁记忆新鲜,动笔调整。归国前最后一回两两相对,真赝千里。
3师友评议
“近年作品返趋传统写实油画的微妙趣味,取小幅画面,深度刻画,追究朴素与精致兼有的效果。”
——陈丹青
“马萧专心致志,表现眼前的存在和质感,一如他所心仪的卡拉瓦乔。”
——包林
“对于马萧来说,观念和题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绘画本身。马萧通过研究历代大师的绘画,与大师们构成某种私密的对话。”
——彭锋
“力图为1世纪中国的山川与人物追拟19世纪欧洲绘画的文采流风。“
——韦羲
马萧与包林先生在工作室
马萧与陈丹青先生在工作室
4作者介绍不许画画与不画不行
初中的马萧,开始了正式学画,文化课成绩也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在这个以文化课为主流的现代教育中,马萧的行为没能得到家人和老师的认同。他们也极力反对马萧画画。
可马萧没有放弃,一方面与父母老师沟通,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对绘画的狂热。拜师,写生,临摹……
可是,马萧必须要攻下父母思想这一关。经过多次沟通,父母几乎异口同声:“画什么画啊,文化课才是正路,况且你的成绩那么好!”
初三寒假,春节刚过,执拗的马萧在没有告知家人的情况下,仅带着作画的工具去了同学家。几天的时间令家人很担心,他们四处打听儿子的下落。
“既然你热爱,好吧,那就依你……”父母终于让步,认可了他的选择。没有了父母的阻拦,马萧全身心地将精力投入学画,去四川美术学院短暂学习,文化成绩也依然没有落下,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元中学。
高中,马萧依旧一边学习专业,一边兼顾文化课。高二暑假在同学的介绍下,马萧到北京中央美院开始学习。这次便想走出四川,去北京看看。假期一结束,他又继续回到广元中学。在紧张而忙碌的高三总复习阶段,马萧又请了半年假,去北京学画。
“这样的来来往往,在我看来很值得。简简单单的理由就是喜欢。”马萧说。
师从世界级大画家
人生路上向来不是一帆风顺,他的本科没能上到一直期待的中央美院,而是到了中央民族大学。民大是比较有传统的学校,油画方面也是很强的。马萧选择的是油画,他觉得相比国画,油画的表现力更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大二的时候,马萧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画画的动力,将兴趣转移到读书和写作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马萧在准备更大的冲刺。
年,他考上清华美院研究生,到了世界级大画家陈丹青门下。
“读的书不少,眼界比较宽”,陈大师这样评价他。陈丹青曾叫苦英语门槛高了,招不到天才!英语好的马萧走进了他的画室,老师好不高兴。也正是因为他的严格、高要求,马萧的作品最近终于得到他的肯定。
现在的马萧已硕士毕业,仍在清华读博,又广泛涉猎文史哲,写些美术评论,开始了艺术的深层次追求。马萧说,“阅读对一个画家来说,可以陶冶性情,激发灵感,提升品位。”唐诗宋词,明清笔记小品属于他的家常食品,几乎每日必须;史书则是小规模的筵席,《史记》、《宋史》、《明史》,隔上几天,他会随手翻阅,沉浸其中。去年在扬州买到的几函线装雕版古书是他新的珍藏。流行书籍《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品三国》,他觉得挺好,面向大众,通俗易懂。虽然不必排上书架,借来一读,也是别有滋味。受陈丹青老师和现在的包林导师的影响,他也在法国哲学上下过一番功夫,巴特的《符号学原理》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他都逐字精读,并做了大量批注和笔记。
古文使人雅静,哲学使人深刻。阅读的作用,马萧认为主要是凝心练己,凝结自我。在艺术家的心中,阅读属于艺术家的自我完成,艺术家自我完成后才会出好的作品。当然阅读是件快乐的事,读书不快乐阅读的意义便会大打折扣,这点马萧深有感受。
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商务合作电话-41515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