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古今名人录三现代名人

徐贯之(?~)

本名徐忠恕,铁佛寺田梁人。民初曾就读于县乙种蚕业学校,毕业后随父学道,为人办丧祭事。民国二十年()初,投驻军韩世昌任副官。3个月后回家探亲,闻乡亲哭诉韩部扰害民众事,大怒,遂脱离韩部,聚众造反。先在高桥杀死县府委派的两名收税人,并击败韩部1营兵力。次年,又击败县自卫队和高滩自卫行团,独霸高桥一带。县府无奈,委徐为铁绕联保主任。徐贯之当上联保主任后,以铁佛寺硝洞子、龙池河一带为根据地,四出奸掳烧杀,无恶不作。某次,两个少妇回铁佛寺为母祝寿,被徐贯之看中,强霸为妾,夫家不敢索还。高桥中坝联保主任张宝周之女违抗父命,偕情人梁胜和私奔,投于徐贯之部下,并献手枪3支。徐贯之多次调戏张女不从,便接受张宝周重贿,将梁胜和夫妻枪杀。二十一年()9月,徐贯之率匪部去四川境内与巨匪王三春战,夺枪10余支返紫。因其纵部为害地方,当地民团趁除夕夜袭杀其参谋长徐某、营长吴治国和连长白某,使徐受到损失。次年徐去汉阴南区偷袭沈寿柏未成,返途又遭周华堂截击,其部“大团长”徐金三等30余人被杀;又遣“副团长”刘作臣率余人赴镇巴袭夺国民党驻军枪支未遂,反被全部收编。自此,徐贯之势力日衰,于二十三年()率余众人往汉阴投靠国民党军49师,被尽数改编。二十五年()徐贯之闻家中发生内讧,离部返乡,召集旧党,寻仇家报复,靳氏家族多人被杀,不少户鸡犬不留。靳氏控诉至县,县长胥俊卿仅以催徐归队搪塞;而徐则置之不理,继续荼毒地方。为防人暗算,将巢穴放在笕池河上游密林里的硝洞子中。徐贯之初起事时,曾在高桥将县财政局长田屏周家劫掠一空。田不惜资财,重贿徐之部下刺徐未遂。后假与徐握手言欢,于二十七年()秋,将其诱杀于高桥。因其死于牌桌上,故紫阳至今传有“徐贯之打牌—伤脑筋”的歇后语。

陈树发(~)

字雨亭,原名叙才,本县双河口安沟人。幼时家贫,以佣工为生。清光绪二十三年()入清军某营,后提升为军官。清末驻陕期间,被编入新军加入哥老会,并成为陕西哥老会头面人物。宣统三年(),在西安参加同盟会和哥老会联合进行的反清起义筹备工作,并随新军发动起义。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府成立后,陈树发被委任为军政部次长,不久又改任陕西省都督府军政司次长、东路招讨使兼秦军第一标标统,故民间又称之为统领。西安革命党人起义后,陕南各地纷纷响应。但由于领导起义的哥老会成员鱼龙混杂,纪律松弛,安康各地一度出现混乱局势。省都督府先派刘远程和牛某以招讨使名义赴安康接收政权,继委张宝麟为南路招讨使赴安康整顿哥老会。但张宝麟滥杀无辜,被哥老会驱赶出安康,逃往汉中。当时,安康县岚河口人谢帅臣仰慕张宝麟,率余人赴汉中投张,途经紫阳五郎坪时,被当地民团围歼。张宝麟闻讯,急报省府。陈树发自动要求回陕南处理,获准;遂以标统兼招讨使名义率1营兵力赴陕南。陈树发到安康后,先在石泉、汉阴杀掉哥老会骨干分子30余人,民国元年()2月底抵紫阳汉王城。经调查核实,于3月3日(农历正月十五),就地处决了制造“五郎坪事件”的首恶分子陈振武、陈树浩、杨旺等4人。接着,率部往双河口,解决紫、安2县边界黑山寨许道华、冯道力拥众自卫、不服政府管制问题。当地有一方某,自愿上山作内应破寨,陈树发即许事成奖给百两白银。但方某进寨后,点燃火药库,引起大爆炸,寨内群众伤亡惨重,而两名“大王”却趁乱逃走。事后,另某往陈树发处领赏,被陈砍头示众,才稍息民愤。当年6月,陈树发到达紫阳,将社会上的某些混乱局面归咎于起义领袖李长儒兄弟,将2人杀害。他还在岚皋等地,杀哥老会成员多人及本部变兵余人。其后,陈树发在陕西军政界任职近20年,以“治军严明有声,轻财好义,乐与士人交”(于右任:《西北革命史征稿》)著称。然而杀戮过重,难免错杀无辜。陈树发一贯习性放荡,嗜欲轻言,不修边幅。民国初率部驻汉阴时,身为标统却常穿袍,戴瓜皮帽;看皮影戏时,他也登台玩箪子,所以被人称为陈疯子。陈树发矫捷如猴,曾对人吹嘘:“少时入林爬竹子,脚不落地,从这一根飞身上另一根,无移时爬完满园竹。”他识字不多,写字时常遗漏偏旁部首,别人讥笑他,他也不在意,笑答:“字仅是符号而已,人看后明白我意思,足矣。”陈树发自幼性格粗犷,为人憨直,与同僚常不合睦。民国二十一年()携妾李氏及子寓居南郑,因无积蓄,全家衣食全靠同乡张宝麟接济。当时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他常与人议论时政,慷慨激烈,无所顾忌。后迁居安康纱帽石,住约1年,再返双河口安沟原籍定居,坐守门庭以度残生;不意于民国二十六年()11月26日夜被匪徒杀害于家中,妾李氏、长子国安同罹难。当匪徒入房时,陈树发自料必死,静卧不动,且向妾、子大叫:“大劫已到,不许求饶!”他虽身受数十刀伤,死后仍为睡眠状。事后查明,杀害陈树发,系“五郎坪事件”余孳的疯狂报复行为。虽然真相路人皆知,但民国政府却不闻不问。因此在汉王城一带至今流传着一首孝歌:“五郎铺杀人,马营铺背名①。张仲仁②告状,谢帅臣丢人。陈统领回来救百姓,满共只处斩四个人。不晓得这是仇来还是恩,他落个斩草除了根,如今世事说不清!”

张宝麟(~)

原名允赞,字仲仁,祖籍湖南桃园县,乾隆年间迁紫,居洞河张家院子。其家世代耕读,生齿日繁,成为清末民初洞河一带的大户之一。张宝麟幼时家贫,靠亲友资助,从张伯仁读私塾。光绪时考入陕西省武官学堂,毕业后又入保定陆军学校速成炮科学炮兵。受钱鼎(定三)等影响,“愤清政不纲,有志改革”,参加创组了“陆军同学会及醒狮社,鼓吹排满革命”。(于右任:《西北革命史征稿》)。从陆军学堂毕业后,归陕任新军混成协队官。宣统元年()春,陕西陆军建立,张宝麟相继任炮兵营中队排长、一标二营右队排长。在此期间,他加入了同盟会和保定速成学堂学生同胞社,同党自新(时任炮兵营中队队宫)、张伯英(时任炮兵营右队排长)等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当时,同盟会在西安东岳庙建立了一个武学研究社,作为秘密联络站。因张宝麟、钱鼎既是同盟会员,又是哥老会弟兄,故决定由他们从事联络活动,把军队中的哥老会联合起来。张、钱2人经过两三个月的说服工作,使各营哥老会的头目都接受了同盟会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主张。宣统二年()6月3日,同盟会和哥老会的主要成员在西安大雁塔集会,即“三十六兄弟歃血为盟”,共图反清大举。井勿幕、张伯英、钱鼎、党自新、万炳南、张云山、张宝麟、陈树发等出席了这次会议。

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西安,清政府急令新军中有革命嫌疑者移往边远地区,以图分散革命力量。革命党原定10月29日起义;10月21日,闻清吏举动,遂决定马上起义,并议举时任协司令部参军官兼二标一营管带职务的张凤翙为首领。张宝麟、钱鼎、张伯英3人受众人委派去同张凤翙谈话,张凤翙当即同意。翌日晨,诸首领到林家坟开临时会议,分配任务,并公推张凤翙为临时大统领。会议规定,午炮响后,立即行动。当日(10月22日)中午12时,午炮刚响,张宝麟、钱鼎即率百余人冲进西门,先到西关陆军学堂收缴了枪械,进而占领军装局。张宝麟又率队进入护理陕西巡抚钱能训的衙门南院,放火烧毁院门前的牌楼。革命军很快控制西安城后,从次日黎明开始进攻清军固守的满城,下午3时攻克,西安全城宣告光复。在整个起义过程中,张宝麟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北革命史征稿·张宝麟传》载:“(张宝麟)与钱定三、张聚庭等运动新军及会党同志加入革命,厥力最多。”西安光复后,张宝麟被遣为南路宣慰安抚招讨使,于11月下旬抵达安康。安康于11月4日深夜“反正”。随即组建0余人的复汉军,分派各县驻扎。并在一些地方设立“码头”,派款勒捐;甚至招兵买马,另组军队。张宝麟到安康后,处心积虑消灭哥老会的力量。先是向哥老会要钱要枪,接着杀死哥老会头领之一的谭金龙(原巡防队长)和一些哥老会骨干分子。并将张凤翙先期派往安康接收政权的刘运程和牛××(均为哥老会成员)以“冒充招讨使”罪名杀害。张宝麟的行为,激怒了安康哥老会,群起驱张。张宝麟急分水陆两路西撤,取道汉阴,前往汉中。当时,汉中尚未光复。张宝麟自忖兵寡器劣,未敢轻进。始进城固,继至褒城,待机行事。年2月底,援陕川军抵南郑,陕安道镇台江朝宗逃走。经川军司令李树勋大力倡导,汉中各县哥老会积极活动起来。此时,入汉川军共有6营,地方感觉供应困难,乃由汉中自治公所派代表欢迎张宝麟至南郑主持一切。3月1日,张宝麟进驻汉中,自号秦军第一军,并派马锡藩任汉中知府兼南郑知县。

张宝麟主持汉中政务后,进行了一系列建设性工作:改南郑高等小学堂为南郑县立高等小学校,改汉南中学堂为联合县立汉中中学校,改初等实业学堂为南郑县立乙种蚕业学校,成立汉中女子师范学校;开办官绅合营工厂,试织宽机布,为汉中新式机器织布之始;从上海购置全套铅印机器,开办图书馆,为汉中铅印业之始;设轧花机于褒城鹿子沟,为汉中轧花之始。此外,还维修道衙,修复了汉台。民国三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陈树藩为督理陕西军务兼民政长(即省长)。陈用人实行“二同(同乡、同学)主义”,张宝麟与陈既算同乡(陈是安康县人),又是保定军校同学,因成陈的亲信部属。当时在陕西流传“三张保一陈”的说法,“三张”即张宝麟、张鸿远(旬阳人,时任陈部独立团团长)、张藩(汉阴人)。陈树藩欲先治陕,再向新疆、甘肃发展,然后逐鹿中原,于是积极扩充队伍。民国五年()6月,乘河北水灾之机,派张宝麟赴保定姚村一带募兵,并购得一批日本武器,装备了一旅精锐部队。民国八年(),张宝麟任陈树藩部第三混成旅旅长,复任陕南镇守使。他为报辛亥()被驱之仇,二次到安康,对哥老会成员进行了大逮捕。其中有屈从者后被释放,而不屈者一律被斩首。事后又留何经纬营驻守安康,使哥老会至此一蹶不振。民国九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倒台,陈树藩亦被解除陕督职务,众叛亲离,束手无策,带百余骑兵入汉中倚张宝麟,打出“西北自治军”的旗号。张宝麟部当时虽有1万多人,但张与直系军阀曹锟是换帖弟兄,暗中早有来往,所以不作积极抵抗。民国十年()9月,冯玉祥、吴新田两路大军向汉中压迫,以驱陈出陕。陈、张率部对抗4日,退出汉中,经西乡、镇巴至四川万源、大竹,投靠川军林宓。次年春,直奉战起,冯玉祥军开赴河南,陈树藩趁机分3路经镇巴、紫阳、岚皋进攻陕南。驻汉中的吴新田即调兵迎击,打垮陈军。中路张宝麟旅亦在紫阳投降吴军,陈树藩再逃入川。民国十二年()春,熊克武组织四川讨贼军北伐曹锟、吴新田。吴遣张宝麟等,同川军刘存厚配合,从广元、城口入川,进占绥定等10余县;次年10月,直系倒台,援川军撤回陕南。辛亥后,张宝麟一直从事军旅;并兼营商业,在安康、汉中一带开设了一些商号,经营山货特产。他于民国六年()在紫阳瓦房店开设秦昌公司,是该镇实力最厚的一个商号。十二年(),他的9只商船由汉中开往汉口,路经紫阳汉王城铜锣湾险滩时,尽数沉设。十四年(),张宝麟对军旅生涯厌烦,决意解甲为民,寓居汉中。受其母告诫,投入佛门,加入同善社,并将一院房屋捐为社产。十八年()汉中灾荒,他曾开粥厂济贫。二十三年()前后,于右任聘他为南京政府监察委员,被他谢绝。其后,驻防汉中的第51师师长王辉武和陕西省省长祝绍周先后劝他出任军政职务,均遭拒绝。他常对人说:“我是孙中山的国民党员,在蒋介石的青天白日旗帜下我是不干的。”三十五年(),卒于汉中石灰巷。

刘兰田(~)

原名玉相,毛坝关盘厢河口人。清末随父行船于四川万源县大竹河至湖北汉口之间。因受兵匪欺榨,于宣统二年()联络当地船户及居民成立“哥弟会”,同年秋更名同心团,以“习武抗匪”为宗旨。民国初,本家族长刘玉珠欺辱民女受刘兰田谴责,遂以“私聚民众,大造叛道”为罪名控告刘兰田。先是由县署派兵往捕未获;后于民国五年()夏,刘玉珠自带团丁20余人突袭刘兰田住宅,刘兰田仓惶出逃,流落四川巴中。次年辗转到达通江县城,为富绅熊登武帮工。因刘兰田善于经纪,使熊登武两年暴富。为保护家产,熊登武购置枪械,组建1营兵力,并欲长营兵事,称霸川北。为了扩充实力,熊登武于民国九年()送刘兰田20支枪,命带30人另选据点。次年冬,刘兰田乘川陕边界兵力空虚,进占通江县洪口渡。刘兰田自立武装的消息传至紫阳毛坝关后,他的旧友郭伯恩即弃教往投。刘的干儿子蔡业汉和团练彭文渔、曾慈祥等也相继投奔刘兰田。不久,刘兰田即有了人枪千余,编为5连,自号独立营。民国十一年()秋,在洪口禹王宫创办军械厂,所产“洪口尖枪”灵巧轻便,射程较远,名扬川北。刘兰田为了扩充实力,于次年春,借独立营成立一周年之际,举行庆祝会,宴请附近乡绅,以图资助。但事与愿违,分文未得。于是决定以武力胁迫,并从沙溪大富绅王平阶家下手。王平阶系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颇有谋略,连夜赴巴中向军阀田颂尧部任曾旅求援。其时,熊登武任曾旅督办;由他出面以收编名义与刘兰田谈判。刘兰田率卫士10余人赴通江县城会谈,途中被捕。囚禁数月后处死。刘兰田被捕后,副官蔡业汉不仅不设法营救,反而趁机大掠钱财。及至刘被杀,他又将一批人枪拉回紫阳毛坝关,后投靠李静山;独立营瓦解。

曹霄龙(~)

祖籍江西,明末经湖北移居紫阳毛坝关铁鞭溪。4岁始读书,6岁入学,过目不忘。不到26岁,即读完家中收藏的《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古文献。民国八年()毕业于县立国民小学,返里任教。十三年(),香港《爱国报》以《忠》为题征文。曹霄龙写成一文寄往。文中说:“人民者,国之主人翁。主人翁不知尽于国,是主人翁自不忠。”并对农、工、商、学各界如何实现忠于祖国,阐发了自己的见解。文章主题突出,论点鲜明,受报社编辑推崇。其后,此文被本县教育界列为教材。十五年(),针对当时土匪横行的情况,他一面教书,一面组织民团,十七年()春被县府委为上南区区长。他任职后,提出了修建朱溪河石拱桥和渔溪河铁索桥的方案,并亲自为已动工兴建的朱溪河桥撰写了碑文。他还整顿区公所公职人员的纪律,开除了胡作非为的马某,因此受其亲友的怨恨。地方恶绅对曹霄龙出任区长亦极为不满,争相篡夺这一职位。十八年()冬,保长刘尧初收买马某的至亲刘汉云(时任曹的卫士),乘曹霄龙午休之际将其杀害于区公所内,终年36岁。曹霄龙被害后,社会舆论强烈。刘尧初恐事败露,又唆使他人将凶手刘汉云诱杀于渔溪河口。

张英山(~)

湖北房县(一说竹山)人,出身贫苦。民国初投奔武当山学武,后参加军阀部队,民国十八年()兵败溃散,流落至紫阳高滩。后得下南区区团长张宝周赏识,代为组建大刀会,以抗土匪。十九年()春,高滩大刀会正式成立,以刘运中为首,张英山为师傅。小股土匪闻风匿迹,社会秩序稍安。土匪气焰虽有收敛,军队扰民却接踵而至,尤其是驻军韩世昌(绰号韩剥皮)团为祸最烈。次年夏,刘运中、张英山与夏析藩、赵雨龙等配合,组织各地大刀会,发起驱逐韩剥皮的武装斗争。当年5月,赵、夏率队渡汉江,袭占莴坪河;张英山率队进占红椿坝,击溃韩部一股,并杀其头目钱聋子(绰号),获枪40余支。驱韩斗争胜利后,张英山所率之大刀会无事可干遂解散。后,巨匪王三春钦慕张英山的武艺,勾引他去镇巴匪部。张英山投靠王三春,本意联合起来抗击官府、保卫地方;但王三春肆意劫掠的行为使他很失望。他在精心传授一段武艺之后,即心灰意懒。二十二年()秋,原高滩大刀会头目刘运中等给张英山写信,邀其返紫重组武装。信落王三春手,引起王的疑惧,乘张英山不备,将他枪杀于紫阳毛坝关。

夏析藩(~)

绕溪河岩峰包人。民国十八年()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其家乡居民,以庞、靳、刘、夏4姓为大族,族间常有武力争斗。夏析藩回乡后,组织各姓联合抗匪,缓和了矛盾。后又受乡绅推举组建民团。二十年(),夏析藩担任高滩大刀会指挥,参与了驱韩斗争。事平后,受新驻防团长王耀宸赏识,被委为高滩自卫行团团长;次年又兼任下南区区长,后率领自卫行团赴高桥围攻徐贯之的“自愿军”,在黄金庙战斗中惨败。此后,他又在高滩建立军械工厂,自造枪支,以图东山再起。徐贯之等侦悉后,即密告到县。县长李筠生与驻军不睦,亦对王耀宸倚仗武力扶植地方势力不满,接报后即以“私造枪支,草菅人命”的罪名,将夏诱至县城枪杀。

文子仪(?~)

本名德元,六道河人,未曾入学读书,以农务、割漆和背脚(尺力运输)为生。食量特大,酒量尤甚,人称“文八壶”。六道河毗连八道河,境内大山耸峙,峡谷幽深,森林密布,路径曲折,历来为大小股土匪出没之地。一次,王三春部在六道河劫掠,文子仪独身杀死匪徒2人,遂以勇猛而闻名。当时,不少地方组织大刀会反抗官府,拒交粮款;但也有少数歹徒假大刀会之名,行奸淫掳掠、扰害百姓之实。大刀会中有一个叫诸葛丹(人称诸老师)的小头目从六道河过路,闻文子仪之名,强邀入伙。文在其部下不久,发现诸葛丹所为与土匪无异,便与众弟兄密议,将其杀死,会众解散。文子仪归家后,受保长刘伦山之请,就任六道河民团队长。先同八道河民团陈三团长一起,打跑钟人杰驻双河摊派粮款的驻军;后于民国二十年()同徐贯之合谋,围击韩世昌部下于高桥。文得枪50余支,进而升任双河民团团长。文子仪用严杀维持社会治安。大至拦路抢劫的强盗,小至拿人一针一线的小偷,文知道后,都必杀无赦。当时常有外地商人结伙到六道河一带做鸦片生意,称为“烟帮”。有5个烟贩从四川翻界岭到六道河,在界岭大梁上被抢,登门求文子仪。文说:“你们不要走,不出3天,我把抢匪捉来杀给你们看”。第三日,文子仪果然捉来3人,当着烟贩的面杀在六道河刘家院子。有个农民偷了邻居一张簸箕,也被砍了头。在文任民团团长期间,上至界岭大梁,下到汝河嘴,极少有抢劫事件发生。同时,文对部下也能加以约束,使扰害老百姓的事发生较少,故能得到农民及商旅拥戴。二十二年(),文在双河塘大摆筵席,恭贺“德政”,名曰“德政酒”。紫岚两县政府派专人前往恭贺,安康督察专署所送金字匾额上书“惠及商旅”4字。文子仪出身农民,家中是佃户,颇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得势后不买田地,不置家产,只与手下人大吃大喝;对于县政府所派粮、税,也抗拒不交。二十三年()县政府派邓某到双河塘接洽税收问题。文的干亲家、民团副团长陶秉恒想染指此事,企图从中渔利,怂恿文答应,不可抗拒政府。文不听。某日,文、陶同在西河罗家喝酒,陶又提及此事,文坚执不许。陶借酒发牢骚说:“这么个小事情,亲家也不赏脸。你亲家爱杀人,总不能杀我。正数我陶家人你也杀不完!”文拍案而起说:“我就要杀你这没良心的杂种!”马上将陶推出去,杀在罗家场院边。文手下团丁大多数为临时征集的农民,无事都回家生产。职业性的只有几十人,且无薪水,吃住都在文家。农忙时帮文开荒种地,遇有要事时又为文团练中骨干。文子仪能留心地方公益,双河塘居民夹水分布于东河两岸,每遇河水暴涨,河两岸居民相距咫尺不能渡,只得望河兴叹。文子仪于民国二十三年()筹资,组织人力跨东河修建单孔石桥,抱病命李文卿督工。桥于次年6月竣工,至今居民称便。二十五年()10月,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刘茂恩部在川陕边界“剿共”返陕,途经六道河赵溪河境。文手下兰国成带人乘其夜宿,杀死15名掉队士兵,1人逃脱往紫阳军部告状。刘茂恩即派出一连兵力往捕文子仪。29日晚包围双河塘捉住文的师爷、侄女婿阮连三,由阮带路乘夜进六道河捉文子仪。拂晓抵文宅,文束手就擒,当即押往紫阳。文被捕后,曾有不少到过双河一带的商人联名保释,未获允许。不久,被杀于西安市郊区三桥镇。文子仪死后,双河土匪蜂起,仅文家就前后被抢过9次,至三十六年(),胡宝安任双许乡代理乡长时,枪毙了李文卿、陈直卿、胡翰昌等人后,才稍平息。

周华堂(~)

本名周祥让,五郎河人。兄弟5人,排行第三。其父周家礼略通武术,人称周老师。周华堂幼年从父习武,能两字撑地、双手朝天行近百米。因家境贫寒,少时同诸兄弟靠贩粮为生(俗称贩斗口)。为人有勇力,曾入大刀会任营长。民国十九年(),韩世昌部下张元亨住鞍子沟。周华堂因本家周某被其绑票,前往说情;张即托他代为招兵。仅3日,周华堂即在漆园河一带招兵近人,前往见张。张元亨见他有如此才能,耽心日后势众难制,不敢收留。周华堂进退维谷,便率众向西北方向流窜。行至纸坊沟,与巨匪王三春遭遇,一战即溃;余众逃至石泉好汉坡,又遭韩世昌部截击,死亡40余人。周华堂被迫投降,被韩委为连长,仍辖他的余众余人。韩世昌于当年11月被安康绥靖司令张飞生收编。周华堂率部返乡,以云雾寨为巢穴,称霸一方。二十一年(),国民党驻军石泉某部1连士兵抢劫银行后哗变,窜入紫阳境内。周华堂得知后,率部埋伏于长岭两侧密林中,采用虚张声势的办法,使途经长岭的变兵不战自溃,周华堂轻而易举得枪百余支,内中有轻机枪1挺。自此,周华堂声势大振,人数骤增。初,他的主要活动方式是绑富户的“肉票,迫使其家属破产往赎。所得赎金除供军需外,穷苦农民如有婚丧大事,也略予周济。是年底,安绥军沈寿柏部在当地民众协助下,将周华堂围困于云雾寨。次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一),周华堂弃寨突围,往镇巴投靠王三春。自此,周华堂既恨沈寿柏,又怨当地民众,日思复仇。他向王三春诈称:“在紫阳拉一个放牛娃儿,也值几斤白耳子,几斤鸦片烟。”王三春在他的怂恿下于三十二年()4月中旬派0人偕周华堂返云雾寨。入紫阳境即大肆烧杀劫掠,以红椿坝、汉王城及城关地区受害最重。白杨河唐某全家数人,仅1人逃生。江南居民纷纷逃往江北避难。有母子2人在白马石南待渡,忽闻人呼“土匪来了”,骇极,投江而死。此次大烧杀后,许多地方田园荒芜,十室九空,数月不见行人。周华堂重据云雾寨,匪徒日众。县府无力围剿,便将他委任为七宦乡联保主任。他的弟弟周祥武,则担任了县自卫队五分队队长。周华堂既拥有武装,又得政府委任,益发骄横。他把云雾寨当作办公衙门,采取各种手段在辖区内“合法”地进行敲榨勒索。民国二十六年()10月,紫阳县长胥俊卿串通地方武装组建“爱国志士”,密邀周华堂袭破县城,据两月之久。县自卫队长胡宝安守城失利后,赴安康求援。安绥军司令部遣安康县保安队唐登银部协助,于当年12月20日收复紫阳城,周华堂窜回云雾寨。胡宝安乘胜追击,并请川军两连协攻。时近年关,川军归家心切,便用追击炮猛轰周华堂所据各山头。次年1月24日(腊月二十三日)攻克丰都殿制高点;翌日攻克蟒寨;周华堂被困于云雾寨孤峰。经数日激战,周华堂弹药耗尽,率部突围。因山势极陡,摔死数十人。1月31日(正月初一),周华堂逃至紫镇边界关垭子,胡宝安未敢穷追,听任其与王三春匪部会合。周华堂再入王三春伙时,尚有步枪余支,手枪40余支,轻机枪1挺,匪兵余人,被王委为“第一路军指挥”,随王入川。后又流窜至湖北,当年初夏被国民党军打死于湖北枣阳,时年37岁。周华堂盘踞云雾寨前后达7年之久,在本县西部和镇巴县境内购置了大批田产。据《紫阳县处理周华堂逆产调查表》()统计,周华堂在紫阳境内有房屋20处、余间,土地16处。年收房租54元、粮租71.8石(折合21.5吨);在镇巴县境内有房屋7间、土地3处,年收租96.5石(折合30吨)。周华堂死后,陕西省民政厅曾将他在镇巴境内的房地产交该县充作公益事业之用。民国二十七年()6月和次年5月,紫阳县士绅吴毅丞、王绥之等联名向陕西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杭毅写信,要求将周华堂的全部财产除留部分给其母周张氏外,其余全部“充作本县教育基金”。(杭毅给陕西省民政厅的呈文,.6.27.)陕西省民政厅和教育厅批准这一请求,于二十八年()8月派人赴镇巴、紫阳裁决。

钟又可(~)

原名日新,祖籍湖北,清代移居紫阳,先在铁佛寺,后定居于小河罗家坪。因家贫,幼时仅读私塾4年,年稍长即学割漆,并兼作道士。民国十七至二十一年(~)间,本县东南部六、八道河(含洄水湾、小河等地)一带常受土匪骚扰,而政府摊派的苛捐杂税有增无已,致使田园荒芜、民不聊生。钟又可曾参加团练抗匪,并因其有勇力而被推举为队长。二十一年()9月,他利用当地举办的“观音会”,假借“天意”,号召民众反抗政府摊派,杀死紫、岚2县派往小河一带催收粮款的差委9人。紫阳县政府和安康绥靖司令部闻报,先派东、北两区民团往小河镇压,被钟又可率众赶跑;又遣安绥军骑兵团沈寿柏率1营兵力进剿,亦被钟又可设伏击败。沈寿柏兵败赴县城,以“匪在东区,责在区长”为由,将东区区长周玉书逮捕,后经其家重贿方免一死。此后,县政府即委任钟又可为古道乡长,利用他的威信治理小河一带。钟又可任乡长后,将原参与抗击政府军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起自卫队,维持地方秩序,社会秩序稍得安宁。他还以救荒名义,有组织地种植鸦片,以至后来被政府目为“烟匪”。民国二十六年(),钟又可参加岚皋人卢楚恒组织的“爱国志士”武装,曾赴西安接受整编,后解散返乡,仍任古道乡长。二十八年(),安康专员杭毅接报,赴紫阳“禁烟”,并亲率1连兵赴小河。钟又可动员烟民,以数千两鸦片(占当地总产半数以上)贿赂杭毅,使其不再过问种烟事。三十一年(),钟又可种烟事被告发到省。省警备司令部将钟诱至紫阳城逮捕,解送汉中,于11月处死于汉中南城外。

阙治安(~)

八河道人,出身贫苦,早年被裹胁入陈定安匪部,民国二十二年()逃回乡,被钟又可任用为自卫队分队长,后任庙目乡联保主任。钟又可死后,继任古道乡长。初,阙治安仅有钟又可送给他的3支枪,后增加到支,他利用合法身分网罗亲信,扩充武装,在洄水湾一带横行无忌,被人称为“山大王”。一次,一只豹子钻进镇后山梁上的碉楼,被雇农张某打死。阙说这只豹子是“白虎星现身”,而他自己就是“白虎星”,将张枪杀于洄水湾街头。象此类无辜被杀者,共计22人。而他本人在供词中还说:“杀的人少,抢的人多”。阙治安因原配王氏不生育,便霸占乡里女子和他人之妻,共达4人。其部下张启明之妻颇有姿色,阙即密遣张出外抢劫,然后公开将其枪毙,以霸占其妻。居民吕某连得2子,阙认为他的妻子廖某“肯生儿”,强行夺去,令吕另娶。有一禹姓女子因阙强占不从,外逃被抓回,枪杀后陈尸路边。拉票勒赎和抢劫是阙治安发家敛财的主要手段。洄水湾有一殷实之家卢祖禄;阙知其有油水可榨,便于二十六年()“拉票子”,逼其交出包谷12石(合3.6吨)、漆油0公斤、马1匹、银洋20块。又拉卢作壮丁,勒逼其出银洋元。除了抢劫以外,阙搜刮民财之法还有多种:开设赌摊,抽头吃利;包办屠宰税,包收茶税以及洄道乡各种税收,浮派多收,从中渔利。民国三十一年()紫岚2县政府重划边界,派仓粮石(合96吨),尽入阙的私囊。洄水街道的住房大部分曾被陈定安烧毁,阙出钱在原址修葺一新,出租收房费。另外,阙家还开油坊、办药铺、做山货生意、放高利贷。以至私出钞票,一度同国币同样在洄水一带市面流通。种烟、禁烟、收烟税,是阙治安发大财的一项重要来源。开始,他违禁强令全乡民众普种大烟,每当烟苗成长“蛇脑壳”(即孕蕾)时,即派烟队长逐块估产,规定每把刀收鸦片烟5两抵税,每年可收鸦片烟0多两至数千两。后,他又假令“禁烟”,将民众所收鸦片烟作罚款,中饱私囊。从三十六年()始,他充作安康专署烟税帮办,包揽洄道乡烟税,从中渔利甚巨。阙用此项一部分收入,先后购买了不少枪支弹药。三十三年(),紫阳县政府发现六、八道河一带仍有鸦片种植,先后3次派遣武装人员前往查处。阙治安一面假做不知情,一面暗送数千元“草鞋费”给查办人员,使其代为遮掩。至紫阳解放前夕,阙治安变成了本县东南部最大的财东。他在紫、岚2县拥有年收租石的田、地;有房屋5院;还有数箱金银和鸦片烟。仅解放后一次没收其金首饰87件、白银首饰6件、银元块、鸦片烟0多两。三十八年()秋,中共西北局城工部(城市工作部)派遣的秘密工作人员杨实到紫阳进行策反工作,经袁仲溪介绍,对阙治安进行攻心战,阙同意在解放军到达时不予抵抗。后,人民解放军55师某部由岚皋进军紫阳,洄道乡自卫队宣布投诚,故未牵制部队攻占县城的力量。阙治安一面向人民政府上交了一部分枪支弹药,一面却假报其家被土匪抢劫,暗中转移财物,隐藏枪支弹药;继而以出外治病为名携带大量烟土和山货,前往湖北老河口贩卖。河口公安局将其物查获没收,对他教育释放。年1月15日,阙在安康大南门外被解放军搜出所带烟土,逮捕关押。在狱中,先是诱惑管教干部,企图越狱外逃;后假装向卫兵要水喝,乘其不备夺取手榴弹,图谋暴动。4月15日,被安康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枪决于安康体育场。

胡宝安(~·2)

原名胡宝玉,本县鸡叫河人。幼时家贫,4岁时过继给叔父胡德全,由其抚养成人。民国十四年()被刘镇华“镇嵩军”强征入伍,次年10月逃归故里,参加大刀会。后流落西安,经人介绍于十八年()赴福建入蔡廷锴29路军。二十年()8月返陕入西北军。旋投汉阴地方武装头子沈寿柏,被编入安康绥靖军,在沈部任营长。二十三年(),沈寿柏部因纪律涣散,扰害地方治安,被安绥军围歼于汉阴清明寨。其时胡宝安正率队在外未归,闻讯即带领余人枪逃窜至汉江以南汉阴、紫阳、镇巴一带边界,靠袭击富户维持生计。二十五年()5月,在汉阴境内五根树被国民党第39军击溃,带5名随从逃回紫阳。初,在怯滩柏树湾表姐家养伤,为周华堂侦悉,于6月19日被围。突围时,1名随从被打死,其余4人随其上紫阳、汉阴边界鳌头山,一面垦荒自给,一面扩充人力,当年即拥有人枪60余。当时,巨匪王三春常扰于川陕边界。胡宝安率众主动出击,于9月13日击败王部一股,得枪84支及0两鸦片,声势大振。县政府虑其势众难制,且利用他与王三春、周华堂的矛盾,即委其为县自卫队分队长,仍允其以鳌头山为据点。抗日战争爆发后,地方秩序稍安,胡宝安移驻县城,升任县自卫队中队长。二十六年()10月,紫阳县长胥俊卿勾引周华堂袭占县城,夺取县自卫队枪支。胡宝安突围向安康驻军求援,后逐走周华堂,重掌紫阳地方兵权。二十八年(),胡宝安奉调入陕西省战时干部训练团受训6月,并加入国民党,后任后方勤务部监护团三大队副官;因不识字,于三十年()辞职返里务农兼营杂货铺。三十六年(),国民党紫阳县政府鉴于本县东南区烟毒泛滥、治安混乱,便重新起用胡宝安,任命其为烟毒检查团组长兼代双河乡长。在此期间,胡宝安枪杀5名惯匪,使当地稍得安宁,因此受到安康专员李静谟赏识和器重。次年,安康专员公署任命胡宝安为汉阴南区、紫阳西区联保主任兼紫阳县自卫团团长。年秋,,县自卫团奉命扩编,以抗拒人民解放军。经中共西北局城工部派遣的工作人员杨实策动,胡宝安于11月30日在上七里(时属紫阳)宣布投诚,并于此前数日拦截过国民党溃军,缴获大批武器,均交人民解放军。紫阳解放后,经人民政府安排,胡宝安在安康城鲁班巷开设兴记盐店和大公商行。年转入安康县城关镇群众运输社劳动,年入安康县运输公司当工人。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为避动乱,携妻刘九皋同返紫阳,定居于鞍子沟峡口。武斗时,有人煽动其介入,遭其拒绝,得免入歧途。年以后,任县政协三、四届委员,年2月病逝。

吴毅丞(~)字乃武,瓦房店镇人。清末秀才,民国二年()任县自卫局局卿,四年()任西区保卫团长,八年()任北京政府众议院候补委员,九年()任京东河道处工程委员,十一年()任广东政府大本营咨议。十五年(),北伐开始后,吴毅丞离广东回紫,次年接任县政治委员会主任兼商会理事长;三十二年()任县临时参议会长兼财委会会长,三十四年()任县参议会会长。吴毅丞家原有田产60吨租课,后倚仗权势,巧取豪夺,大量吞并农民田产,至民国末年即拥有租课余吨。战日战争之前,他勾结周华堂,杀死无辜农民12人。因其心狠手毒,被人称为“蜈蚣”。任县商会理事长时,勒索商民会费达3万多银元。三十七年()国民党举行“国大”选举,吴毅丞积极参加贿选,与袁仲熙争夺代表一职,被挫败。后去南京中山陵哭诉,并在报上登“自杀启事”抗议,未果而归(事见本书政治志)。紫阳解放后,在清算恶霸地主财产时,吴毅丞将大量财物转移、隐藏,并抵制公粮交售,制造、散布“第三次世界大战打起来了”的谣言。年1月,当地群众将其罪行控告至第四区政府,后经该区政府提起公诉,由县人民法院以反革命罪判处吴毅丞死刑,4月17日与琚表东、马国治、贺锡风、许子明、刘光藩等5名罪犯一同被枪决。

袁仲溪(~)

字祖廉,笔名东方散人。祖籍湖北麻城,清光绪间迁紫阳洄水湾定居。其父以经商、教书为业。袁仲溪于民国五年()入陕西省政法学校,毕业后赴日本东京民治大学法律系留学,十二年()回国。十三年(),经学友李罗九推荐,被聘为岚皋中学校长;次年返家乡学医并经商。十七年()土匪陈定安抢劫洄水湾。袁仲溪家被劫一空,迁往安康新城居住。途中左腿跌断,致终生跛足。在安康居留期间,先后任安康老城中学、省立第七中学国语教师和安康绥靖司令部秘书。二十九年()秋,日军飞机轰炸安康,袁仲溪携家返紫,住洞河。次年,倡议创建县立初级中学(在县城),并被推任校长。三十一年()加入国民党,并任县党部执行委员;三十四年()任县参议会副议长。三十五年()被选为省参议员,兼任西安市立中学教师。次年,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派员赴紫,为袁仲溪活动竞选“国大”代表,并委袁为紫阳县党部代理书记长兼执行委员。在竞选中,他与吴乃武争夺激烈。虽有上峰支持,袁的票数仍少于吴。后,紫阳县长刘济生奉命派人去安康改票,使袁“当选”。但吴乃武不服,去南京登“自杀启事”以示抗议,袁的代表资格也予撤销,南京政府以“紫阳缺席”处之。(详见本书政治志)袁仲溪在西安久等无望,自费去南京,经同学李伯纯(时任监察院秘书)介绍,三十七年()8月到考选部任编纂;次年2月政局紧张,袁仲溪返回紫阳。年秋,中共西北局城工部派遣杨实到紫阳进行策反工作,因与袁之子同学关系,求得袁仲溪的掩护和帮助,在洄水湾策动阙治安交枪投诚。年,袁仲溪当选为紫阳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秋被聘至县中医研究所,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和医疗工作,年病逝于洄水湾。

聂敏章(~)

祖籍四川万源大竹河,清末移居紫阳大坝塘,民国初年迁往黄谷溪五洞门定居。,其父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并兼营阉割业,因趁灾放高利贷而致小富。从民国十二年()开始置买田地,初置课10余石(约3吨),跻身于小地主行列。为了进一步发家,聂敏章积极巴结当地劣绅。高滩区区长潘文榜,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聂为了得到潘这把“保护伞”,不惜重金,将黄谷溪一位漂亮而风流的刘氏女弄到手赠与他做小老婆,此后潘对聂就处处“关照”。一次聂卡买地主刘汉钦的庄基地,刘的长兄刘汉城上告到潘处,潘即指使大刀会杀了刘氏弟兄3人,使聂敏章贪欲得遂。到第二年,聂敏章即拥有田产余石(合60余吨)租课,并存有大量山货和现金,成为当地有名的富户。其后,两次遭兵、匪“拉票”。家产被劫一空。当时土匪在镇巴县活动频繁,不少地主被“拉票”,纷纷到黄竹二溪来借款、借大烟赎票。聂敏章便发动佃户大种鸦片,把收粮课全部改收烟课,佃户的债款也用大烟抵,当年就集大烟数百公斤。接着放烟债,头年放出烟1两,次年还新烟5两,如此两年时间得大烟两。他将这些大烟和家里的现洋以大五利借与镇巴的小河口、沙沟河、龙滩沟、烂柴沟和本县红椿坝的一些地主,以此手段大量吞并土地。如镇巴县小河口地主康凡廷,原在紫阳境内有土地70余石(合21吨)被王三春“拉票”后向聂借钱串,大烟两,3年后将这份土地全部抵债还不够。到三十五年(),聂敏章占有土地达石(合吨)租课之巨,积粮吨,聂敏章虽巨富,然极吝啬。全家14间房屋,只用3盏桐油灯;冬天取暖,男女老少俱围于一个火炉边;饮食不准喝酒,穿衣补了又补。高滩地方士绅筹办八庙小学,其子聂仿尧当校长,捐课20石(合60吨)作建校用。他知道后大发脾气,将捐课全部收回,校长也不让当了。因此聂的老长工说他是“一把锄子两条腿,天天早起看堰水;一个算盘一支笔,夜夜回家算利息”。

李静山(~)

李静山原名李德厚,又名李虎,毛坝关鲁家坊人;邹达三原为四川万源县大竹河人,2人俱系船工出身。李静山于民国六年()在白河县羊尾山贩竹排,结识大土匪陈定安,后结拜为兄弟。陈定安窜扰紫阳时,李静山为虎作伥,说“票”拉人,分肥自饱,自此发迹。二十年()谋得南区区长一职,独霸一方达20年之久。二十三年()2月,安康起义部队取道紫阳前往川北,在毛坝关东南遭李静山指挥的民团包围,大部毙俘。(详见本书军事志)李静山因此受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嘉奖,并被提升为县保卫团副团长。二十四年()以后,李静山先后任竹麻乡联保主任、竹麻乡乡长等职,俱以鲁家坊为巢穴,敲榨勒索,霸占产业,并保运大烟,高价索费。紫阳解放前夕,李拥有水田、旱地课共40石《合12吨),房屋3院。邹达三原在民团中,积极参加反共战争。因在大竹河烧毁民房以嫁祸红军和捕杀农会积极分子而声名狼籍,于二十五年()潜逃至毛坝关,投靠李静山。由于邹达三心狠手毒,经常带人于川陕边界黄草梁抢劫过往客商,深得李静山赏识。二十九年(),邹达三独自开设“怡兴商号”,不一年即置田产18石课。三十三年()又被委任为珠盘乡副乡长。三十八年()9月,国民党华中长官部白崇禧遣特务高侠轩到陕南进行反共活动,曾在毛坝关拼凑“华中挺进纵队第三路军”,妄图在巴山一线对抗人民解放军。李静山被委为“中将司令”,邹达三为“少将副司令”。紫阳解放后,李静山一面与潜伏在四川万源皮窝乡的高侠轩秘密联系,一面与邹达三等密谋反击解放军。至年底,因计划未遂,被迫向解放军交械。年2月,李静山因隐瞒枪支被人民政府扣押,经教育释放。但李静山毫无悔改之意,又与邹达三商议,联络当地匪徒王坤三、贺兰泉、谢治安等,反抗人民政府。当年4月,由邹达三和李静山之兄李乐耕等指挥毛坝关、瓦庙子、麻柳坝等地的反革命武装暴乱。暴乱前后,李静山、邹达三分别逃往外地,均被人民政府缉拿归案,分别处决于安康和紫阳毛坝关。

王怀都(?~)

麻柳坝人。出身农民,一字不识。以胆大不怕死得李静山器重,被任为民团团长。徐贯之与李静山有仇,曾扬言要血洗李的老巢鲁家坊。为李知觉,招王怀都带几十人长住鲁家坊为其保镖。民国二十三年()2月,安康起义部队途经紫阳。行至何家垭一带时,李静山命王怀都带多人于二道坪设伏。起义部队除极少数人突围外,大部为王怀都及余贡三部民团所俘。王为李立了一大功,愈得李器重。王对李亦死心塌地,誓死不二。时从四川通江返紫的蔡业汉(又名蔡笃略)也投身于李门下,但李对蔡极不放心。民国二十五年(),李静山从鲁家坊派心腹刘采祥送信给住在毛坝关的王怀都,命其枪毙蔡业汉。王怀都收到信时,正值烟瘾发作,便顺手把信放在烟盘上,蜷在床上抽鸦片。时值蔡业汉进屋,看见王烟盘上的信,就问“谁的信?”王说:“你看嘛,李区长派人刚送来的。”蔡颇通文墨,看后不露声色。王怀都问他内容,他骗王说:“李区长要我们赶紧把烟税收齐”。蔡业汉拿着李静山的信,偷偷去找管成义。管也是极忠于李静山的心腹。蔡找到管,装着极神秘的样子对他说:“李区长给我写信,叫我找你商量枪毙王怀都。”说着,就把李静山写给王怀都的信交与管成义看。管成义也是一字不识,听说李叫他枪毙王怀都,马上提枪赶到王怀都住所,从窗眼里把枪尖伸进屋去,一枪将王怀都打死在床上。

汪彩凤(?~)

原名汪凤学,又名汪陆林,本县瓦房店人。清咸丰十年()入安康“瑞仁班”学艺,为彩字派。他工行大丑,有“兴(安)汉(中)一把丑”之誉。一生演出汉调二簧传统剧目近百本(折)。其中《龙凤旗》、《大桑园》、《断双钉》、《推涧》、《石迁盗墓》、《薅豆草》、《渔舟配》(摇旦)、《赵云搬兵》等文武丑角和摇旦颇具特色。尤其是主演《袁文敬降妖》,操各省方言,并融当地端公、道调为一体;加之功力厚实,表情饱满、语言流利、诙谐别致,受到观众喜爱。数十年间,他活动于陕南各地;晚年返瓦房店以钉瓷碗为生,并带教业余戏剧爱好者唱戏伶徒。

杨安荣原名杨德娃,生卒年不详。原籍本县城关,后移居汉阴涧池铺。年轻时即爱好文艺,十五六岁时因参与灯节玩彩莲船遭母斥责离家出走,投著名科班艺人王寿元(镇巴人)为师,并得清末汉阴文人李海南在文化知识和剧本鉴别方面的指点。初习《窑会》、《打樱桃》、《打枣》等摇旦戏,后改唱正旦。代表剧目有《汾河湾》、《五家坡》、《琵琶词》、《祭江》等。功力厚实,嗓音清亮,享有一定声誉。与其徒吴玉燕(汉阴人)合力创办“德燕社”戏班,活动于安康、汉中地区各县20余年,尤在安康、汉阴、紫阳、石泉、宁陕等县影响较大。民国三十六年()前后,戏班多活动于汉中一带;解放以后成立汉中市平民汉剧团,即以该班为基础。

龚安庭(~)本县城关人,原品龚柱臣,票友出身,后以演戏为生。青年时,与贾安堂、唐安泰、周安庆、曹洪山等人,投已故著名汉调二簧艺人赵保官灵位拜师从艺。擅演生末角,领长子龚敬荣、次子龚敬华流浪江湖10余年。民国二十八年(),唐安泰戏班在红椿坝被劣绅王言卿抢人劫箱,龚安庭即接替唐组班入川演出5年之久,靠演出维持了全班艺人生计。龚安庭先后数次任领班长带戏班演出,形成了一套管理方法。如坚持“独小旦、独胡琴不能开箱”,就是防止因这两门行当人才稀少,稍有变故就导致停演或散班。

李玉成(~)

原籍四川永兴,后迁居本县洞河镇,贫苦艺人,演生末及老旦戏,特别喜爱在台口看戏,故在数十年舞台生涯中背诵了不少传统戏,后来成为皮影班社和剧团主要报本人之一。年参加紫阳县汉剧团。该团年以后经常上演的40个剧目中,近30个剧本为他口述。他还为安康专区戏曲发掘组报抄汉调二簧传统剧近百本,被誉为“戏口袋”。

田梓桂(~)

本县城关人。自幼聪颖,喜好戏曲。17岁时,与正旦演员杜建德(艺名杜玉华)结婚并随其入同心社戏班学艺。同年在瓦房店

首演成功,成为本县最早的职业女艺人。工行小旦、彩旦,先后巡回于紫阳、安康、汉阴、石泉、岚皋、镇巴及汉中一带演出。年,她所在的安康西关自乐社并入人民剧院(安康汉剧团前身)。在传统戏《尼姑下山》、《梅龙镇》、《活捉张文远》、《九更天》,改编剧目《美人计》、《张羽煮海》、《洞庭英雄》、《北京四十天》、《九件衣》中担任主要角色;特别是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媒婆、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中饰禁婆十分出色,受到观众好评。年曾支援汉阴汉剧团,既当演员又任教练。年参加演出现代戏《四川白毛女》,在安康专区国庆10周年戏曲观摩演出中获好评。

储茂章(~)本县双河口人,民国八年()随父储春庆迁居西乡私渡河务农,并在当地娶妻。二十一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征进入陕南,储茂章因动乱返紫阳避居月余再至西乡,经陈定乾介绍,于次年初参加川陕边区游击队,并在马儿崖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即担任游击队长,率部以罗家坪为根据地,同敌军周旋。当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成立后、储茂章先任游击大队队长,继任二二六团团长。4月7日,军部在保卫松弛,主力远离的情况下召开重要军事会议,被叛徒告密。反动当局纠集大批土匪、民团突袭马儿崖,二十九军主要领导人大部被杀害,储茂章的父亲、妻子和儿子也被敌军关押。事变后,各部队亦遭敌军围攻,部队损失很大,储茂章带领余部继续坚持斗争。同年8月,重建为团,储茂章再任团长。此后,由于红军主力不在陕南,储茂章团处亍孤军奋战的境地,一些领导人也失去信心。二十三年()4月初,在同地方军阀王志远部作最后一次战斗后,部队解散,储茂章被俘。因叔父在汉中军阀部队中做事,储茂章幸免遇害,被驱逐还乡,在紫阳双河口以卖肉为业。三十六年()迁至邻近的柳田坝种庄稼。紫阳解放后,曾担任第三届县人民代表。

姜子清(~)

又名姜太余,汉王城人。民国二十二年()为躲避拉丁,逃往镇安县甘岔河阮家纸厂帮工;民国二十四年()10月参加红军74师。当时,红军主力离开陕南,形势十分险恶,姜子清跟随部队在鄂豫陕根据地坚持斗争两年多。“西安事变”后,红74师奉命北调。二十六年()10月,姜子清在鄜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战士陆续升任营教导员。三十六年()9月,被派往河南卢氏县工作,先后任县武装部长兼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等职。全国解放后,入河南省干校学习3年,以后到黄河任家堆工程局、河南省水利厅工程总队和省林业厅政治部等单位工作,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和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年11月12日病逝于郑州。

贺天星(~)

瓦庙子柳坝人。民国十七年()被土匪王三春拉去做勤杂,后同匪部伙夫逃出,又被汉中军阀王志远部抓去当勤务兵。年11月,红四方面军西征路过西乡县钟家沟,贺天星在连长司会仁(共产党员)率领下参加红军,接着参加广元、昭化、旺苍、仪陇等地战斗,次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二十四年()3月,随四方面军至川西,与一方面军会师。后因张国焘闹分裂,右路军南下成都平原,失败后撤回阿坝,第二次过雪山、草地。次年又随西路军入甘肃,同少数幸存者一起到达新疆。经过两年的炮兵训练后,贺天星于二十九年()到达延安,被派任晋察冀边区步兵炮营二排排长。三十二年()重返延安,在炮兵团教导大队任区队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方法
白殿风是怎样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cangzx.com/wcxwh/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