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安居扶贫旺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reply_662.html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的进军号,全国人民闻令而动、尽锐出战,一场以消除贫困的攻坚战在中华大地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序幕。旺苍县作为川陕革命老区、秦巴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始终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以“滚石上山、攻城拔寨”的劲头、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担当,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着力“六个精准”,抓实“五个一批”,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年底,顺利实现97个贫困村退出,户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7%,一举摘掉戴了33年的“贫困帽”。

旺苍53万老区人民因地制宜,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旺苍实际、顺应时代发展的“旺苍扶贫之路”,安居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科技扶贫、党建扶贫等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走进旺苍

看一看旺苍“安居扶贫”是怎么做的?

“十三五”以来,旺苍县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造福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按照省市“小组微生”“四化四好”要求,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重、“搞搬迁与重后扶”统筹,突出目标导向、坚持“五高”标准,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人的目标任务,建设集中安置点25个,安置搬迁群众户人,实现了“搬得好、稳得住、能脱贫”的良好效果。

△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旺苍因地制宜创新易地扶贫搬迁的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调研组到我县开展专题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后得到国务院两轮督查组、国家省际间交叉考核组、国家发改委稽察回头看的充分肯定。

△旺苍县普济镇秀海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01.

注重“六性要求”确保高标准规划

◎注重搬迁对象精准性。采取“一份自愿搬迁申请、一次搬迁理由陈述、一份搬迁安置承诺、一次搬迁对象公示”,村民评议、村委会复核评议和镇审核、县审批的“四个一两评两审”办法,精准确定搬迁对象,并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进行了多轮排查、摸底、核实,确保不漏一户、不错搬一人。

◎注重区域布局合理性。立足秦巴山区地理环境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宜居宜业,注重规模适度、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采取分散安置为主、适度集中安置为辅的方式进行易地扶贫搬迁。

◎注重建设选址科学性。严格地质灾害评估、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避开无发展后劲、基础条件差、上学就业不方便、群众不满意和有地灾隐患的“五种地”,尽量靠景区、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三区”,为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造条件。

◎注重面积管控约束性。统一提供集中安置点和中部河谷走廊、南部山区、北部山区“三大片区”个户建房图纸,区分1—5人及以上户型,严控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米“红线”。

◎注重功能设计综合性。立足搬迁个户差异,在保障生活需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预留建房空间和功能综合通道,为今后有条件发展打下基础。

◎注重风貌把握地方性。尊重地方历史、民俗和习惯,突出川北民居特色,统一控制房屋风貌。

△旺苍县五权镇清水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02.

抓实“六个强化”确保高质量建设。

◎强化行业指挥部作用。充分发挥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作用,每月至少召开1次调度会,对各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调度会商,并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一月一统计一排名一通报”,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强化成本管控。实行建房最高限价,明确中部河谷走廊、南部山区、北部山区建房成本每平米分别不超过元、元、元,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严控搬迁户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底线”,确保房子“修得好”、群众“不负债”。

◎强化技术指导。县建住局和各乡镇村建所,统一选派巡回技术指导员,加强工匠培训,累计培训人次,提供技术服务。

◎强化现场监管。充分发挥“项目区群众义务监督小组、村、乡(镇)、县、项目监理”等“五位一体”的质量监督体系作用,全方位、无死角开展监管。

◎强化项目验收。采取“村(社)、乡(镇)、行业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四级验收和第三方鉴定检测相结合的方式从严项目验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强化问题整改。对照各类稽查、审计、督查、检查发现问题,逐一制定“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落实整改措施,彻底全面整改。同时,严格按照《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百问百答》等相关要求,对问题整改进行再排查、再清理,确保问题整改质效。

△旺苍县三江镇桃红安置点

03.

着力“四化保障”确保高系统配套

◎着力保障集约化生产用地。通过集中分配、协议置换、统一流转、中低产林(田)地改造等方式,为搬迁户配置必要的生产用地。

◎着力保障个性化特色庭园。充分利用到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组织每户搬迁户建设1个1亩以上的特色微庭园。

◎着力保障网格化基础设施。根据村情实际,统筹使用人均3.2万元的公共部分资金,大力实施以水电路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格化全域覆盖。

◎着力保障标准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1+8”公共服务中心,创新推行“互联网+易地搬迁扶贫”模式,搭建益农信息社、远程医疗点、就业服务站、幸福美丽新村频道、搬迁信息管理系统五大服务平台,有效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实效。

△旺苍县东河镇凤阳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04.

搭建“六大平台”确保高水平提升

◎搭建融合发展平台。突出“幸福美丽”主体,以“六化行动”为抓手,加强水电路讯等基础建设,并按照“三园”联动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茶叶、优质果蔬、精品花卉等特优农业产业,积极培育乡村酒店、精品民宿、星级农场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全面夯实“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平台。

◎搭建就业促进平台。结合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等建设管理,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并立足本村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等平台,优先安排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同时,搭建企业和搬迁群众供需对接平台,加强与劳务输出公司协作,组织有务工能力的集中开展技能培训,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依托“互联网+就业服务站”、旺苍异地商会和在外发展成功人士,精准对接就业信息,有序组织外出务工,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家庭至少有1个劳动力稳定就业。

◎搭建主体带动平台。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发展带动能力。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突出为每个贫困村和中心村搭建科技服务、产权交易、金融扶持、电子商务等产业服务平台,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实效。

◎搭建生态建设平台。坚持生态搬迁绿色发展,在住房建设上与周边环境协调,不破坏地理风貌、不大挖大填、房前屋后配套特色微庭园,形成绿树掩映、蔬菜葱郁、花果飘香的生态环境。在产业发展上注重绿色生态,充分利用“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金字招牌,大力发展有机茶叶、有机核桃、道地中药材等绿色产业,充分发挥了支撑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的生态效益。

◎搭建文明提升平台。积极推行“五评三进”激励促进办法,大力评选文明个人、家庭、院落、小组、新村,积极开展法治教育、文化惠民、文明帮扶进村社活动,努力培树文明乡风民风。

△旺苍县东河镇凤阳集中安置点

05.

创新“四项机制”,确保高绩效后扶

◎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机制。积极探索“资金变股产、农民变股民”的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统筹使用以工代赈资金和整合涉农资金,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飞地产业扶贫”的生产经营模式,将股权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务工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年底收益有股金,切实拓展搬迁群众增收渠道。

◎创新集体经济带动机制。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拓宽收入来源,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机制。充分发挥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等平台作用,切实加大感恩、自强、文明创建等内容的教育引导力度,不断提振搬迁群众精气神,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依托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给农村基层管理带来的新变化,切实加大农村基层社区建设力度,着力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管理新格局,全面提升农村社区管理水平,促进群众和谐相处。

来源:县以工代赈办

责编:唐霓

编审:易新林

监审:杨金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cangzx.com/wcxwh/106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