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凡事预则立预习八上24诗词五

银川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170924/5720156.html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中庸》

注解:1.预:事先有准备,预先。2.凡事:无论什么事情。3.跲:本意是绊倒。这里是理屈词穷的意思。4.困:困难,阻碍。5.疚:后悔的意思。6.穷:这里指走投无路。

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明白,就不会走投无路。哲学上反映的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同样,我们新学期要想有所突破,学好语文,就要有预习,真地去预习,预习好。

今天,我们预习八上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春望》),先明确单元目标:

怎样预习古代诗词呢?特级教师赵谦翔将诗歌鉴赏的方法,概括成以下歌诀:熟读成诵入诗门,因人因世索诗魂。察物辨景识意象,含英咀华品味新。悟情悟理得意趣,沉入意境喜会心。跳出庐山解文趣,审美尤重弦外音。我把诗歌预习方法概括为:一读体会音韵美。读出声,画出疑难字词。二读概括内容情感。内容一般包括人、事、景。诗言志,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因景因事而抒情明理,借景借事而抒情言志。三读品味语言技巧。结合重点字词,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从而深度感悟作者的情感。四读背诵默写。在读诗中,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写诗的背景思考。这样才能听到话外之音,品到言外之意,从而结合自己的人生,觉悟人生,完美人生,奉献人生。

助读资料

一、古诗朗读??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朗读音频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朗读音频

二、诗词注释翻译

1.《饮酒》

①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⑤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⑥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2《春望》

注意字音

溅(jiàn)搔(sāo)浑(hún)胜(shēng)簪(zān)

字词注解

①国:首都长安。②破:陷落。③草木深:草木丛生,人烟稀少。④时:时局。⑤别:离别。⑥烽火:战火。⑦浑:简直。⑧簪:古代男子用以束发连冠的首饰。

三、概括内容情感并赏析

1.《饮酒》

这首诗写作者躬耕田园见到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一、二句叙事,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而”字表示转折,自然引出后面两句。

三、四两句议论,以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中融情,透露出诗人恬淡的心境。五至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景中寓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

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春望》

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首联,描写昔日繁华的长安,竟被毁到残破不堪的地步,实在令诗人痛彻心扉。在内容上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颔联,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拟人的修辞手法,起到“以乐衬哀”的效果。

颈联,“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的珍贵。颈联是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同时,我们也可认为诗人珍视的“家书”,还包含有对北地消息的关心,及盼望王师平定中原混乱的急切愿望。

尾联中“搔”字运用动作描写,以生活的一个细节——因焦虑而频频搔首,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忧国思家者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四、知识链接

《饮酒》

1.作者介绍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

2.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组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3.陶渊明与菊花

菊花自古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淡朴傲霜,气韵高洁,因此常常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意象出现在诗人的笔下,成为诗人们吟咏歌颂的对象。在陶渊明诗中,共有《九日闲居》、《和郭主簿二首》其二、《饮酒》其五、其七、《归去来兮辞》五处写到了菊花。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陶渊明种菊、采菊、食菊、赏菊、叹菊、颂菊,与菊为生,开创了物我合一的新境界。“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他以自身的人生经历,隐逸情怀,真正参悟到菊之风骨、人之傲骨,创造了诗、菊、人浑然天成的高远境界,虽不是把菊花引入诗中作为风骨意象的第一人,却给菊花增加了一种清新隐逸之感,高风亮节之德。

《春望》

1.作者介绍

2..背景

《春望》选自《杜诗详注》卷四。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被俘,羁居长安。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诗人眼前是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目荒凉,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与伤怀,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

3.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年12月16日至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

唐朝节度使的设立使地方的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使地方的军事,经济实力逐步凌驾于中央之上。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安禄山声势浩大,攻下了长安、洛阳两大重镇。

后唐朝开始整理军队,与回鹘(hú)合兵,反攻安、史部队。宝应二年(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安史之乱是节度使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图片、部分文字来自网络,服务于师生学习。感恩资料提供者,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cangzx.com/wcxjj/13716.html